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3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利用空间计量工具对1998-2006年我国省级三同时环保投资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省级三同时环保投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与聚集现象;财政分权改革在促进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环保行为的扭曲.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健全环保投资的全过程督察与绩效评估制度,培育重视环境保护的标杆性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依据西夏法典<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和其它汉文资料,对西夏佛教的赐衣、封号、度僧和籍帐制度进行了论述,并认为<律令>最终还是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主导思想,佛教只不过是西夏统治者的精神寄托和用来巩固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64.
65.
2020年初,在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医生是战“疫”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群体。这次疫情是否改变了以往因医患矛盾而引发的大众对医生的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徐科朋(2019)编制的道德判断材料,以非医护专业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分别比较了疫情前和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发现:(1)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公平行为上的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中,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关爱、忠诚、权威行为上,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前。(2)在整体不道德行为上,疫情中大学生均对医生的评价比对照组严格。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背叛、颠覆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宽松。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伤害、背叛、堕落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严格。(3)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整体不道德行为和各维度不道德行为上的评价较疫情前均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66.
社交媒体信任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投射测验法分离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内隐人格观,然后通过效价匹配实验和错觉关联实验,初步探讨了内隐人格观对他人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跨性格、能力等不同人格属性有共通一致的内隐观;(2)固存观的反面就是渐变观,它们是同一维度的两极;(3)与渐变观者相比,固存观者更易以一种评价性方式知觉他人信息;同时,渐变观者不像固存观者那样对他人特质作出静态判断,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理解他人行为发生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