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We studied the semantic properties of a class of illusions, of which the Deese/Roediger-McDermott (DRM) paradigm is the most prominent example, in which subjects falsely remember words that are associates of studied words. We analyzed DRM materials for 16 dimensions of semantic content and assessed the ability of these dimensions to predict interlist variability in false memory. For the more general class of illusions, we analyzed pairs of presented and unpresented words that varied in associative strength for the presence of these same 16 semantic properties. DRM materials proved to be exceptionally rich in meaning, as indexed by these semantic properties. Variability in false recall, false recognition, and backward associative strength loaded on a single semantic factor (familiarity/meaningfulness), whereas variability in true recall loaded on a quite different factor (imagery/concreteness). For word association generally, 15 semantic properties varied reliably with forward or backward association between words. Implications for semantic versus associative processing in this class of illusions, for dual-process theories, and for semantic properties of word associations are discussed. nt]mis|The present article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MH-061211)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BCS 0553225) to C.J.B. and V.F.R.,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13CA126359) to V.F.R., and a grant fro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U.K. (RES-062-23-0452) to M.L.H.  相似文献   
272.
273.
以唯物史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之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成为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出现了不少分歧和争论.有的学者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做比较,有的学者同中国古代的民本观做对照,有的学者结合现代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观念进行阐释,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尽管也是吸取以往的思想资源和合理因素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崭新表述,所以只能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作为个体的人为本.也有学者提出,应该把作为"政治理论"的以人为本与作为"学术"的以人为本进行区分,前者就是以人民为本,后者则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74.
制度与伦理有着共同的基础,它们都基于具体的社会实践,都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因此,制度与伦理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在制度伦理的论域内,当我们对制度进行某种判断和评价时,伦理就已经参与其中;当我们要在全社会确立某种伦理精神与观念时,就已经隐含着制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5.
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自立人格能否影响其现实问题解决的质量,对个人/人际高低分组的共30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实问题解决访谈,结果发现:个人/人际自立高分组被试在访谈中解决个人/人际问题的质量显著高于低分组。为了探索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对10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自立人格的多个维度都与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维度有显著相关,自立人格的多个相关维度是日常问题解决相关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两个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自立人格利于个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自立人格包含或涉及个体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素。此外,自立人格影响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具体特点和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6.
重视专科思维的局限,提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工作中易逐渐形成专科思维。从一个病例就诊18次心血管专家门诊,分析表现为心血管症状和其他学科分科思维的局限性,并进一步阐明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提倡在临床决策中,多进行跨学科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77.
从高血压的新定义分析难治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H公布了高血压新的定义,其中高血压的过度反应需与真性难治性高血压鉴别,从三个层面分析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78.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走过了探索和实质性发展两个阶段.它以健康促进的理念为指导,以"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为主线,成为了当前开展健康促进的典范.健康城市能呈现实质且快速发展的势头,政府主导是其重要的特点.它既符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现状,也是以"上游策略"来解决全人群健康问题创新性举措.中国健康城市推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赋予了先进的内涵,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促进曼谷宪章"的核心精神是完全相符的,成为了引领中国公共卫生汇入国际现代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头兵.但是,它的茁壮成长仍需要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呵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279.
医学高新技术在现代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医学高新技术在现代医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医院与医生逐利行为及社会不良导向等因素下,其自身的角色发生了异化。通过对异化现象、产生原因及采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80.
日本新的社区保健医疗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4年开始,日本一改36年来的医师法,对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医师资格的青年医生实行2年的临床必修制度,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的继续教育。在我国已开展十年的临床医生早期规范化培训以来,对初级卫生保健方面的培训尚处于薄弱状态。有必要借鉴日本的新作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此方面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