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0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1451篇
  896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Emergent research identifies cultural tightness-loosenes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understanding cross-national outcome difference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Because perceived tightness-looseness can be measured as an individual-level difference rather than a nation-level difference, and because tightness-looseness may shift during large-scale crise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such shifts occurred early in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both China (a relatively tight nation, n = 3642) and the U.S. (a relatively loose nation, n = 3583) across three cohorts. Tightness increased across cohorts in China and reduced across cohorts in the U.S. These changes transmitted corresponding indirect effects whereby compliance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scientific and government) about the pandemic were increased in China across cohorts, but decreased in the U.S. across cohorts. These patterns extend advice that national governments can increase compliance and trust via “tightening” by cautioning against norm-setters signaling the reverse (that norms about compliance are loose) given the outcomes observed in the U.S. samples.  相似文献   
222.
以随机点立体图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维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刺激呈现于同一视野位置以排除眼跳因素干扰,通过观察有意注意倾斜平面和无意注意倾斜平面与测试平面间的方向一致性和角度一致性对检测平面加工的影响,探讨了注意在不同倾斜平面间的转移是否产生返回抑制。结果表明:(1)以视差线索构造的三维视觉空间中,存在与注意有关的返回抑制效应;(2)无意注意加工能导致返回抑制,注意引导平面比无意注意平面引起更大的抑制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支持Posner返回抑制是由注意转移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23.
Yin  Dake  Yu  Jiangping  Jin  Jiangping  Shen  Chao  Zhang  Li  Li  Xudong  Zhang  Keqin  Wang  Haitao 《Animal cognition》2023,26(4):1423-1430
Animal Cognition - Birds have the ability to assess the risk of predation in their environment and adjust their antipred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is risk information. However, whether nest site...  相似文献   
224.
诚信人格特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诚信人格特质的结构.利用人格词评定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诚信人格结构包括正性取向:实干重义、诚实信用、公正无欺、忠实可靠;负性取向:自私欺人、钻营世故、多谋寡信、虚伪不实.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八个因素与诚信人格的结构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225.
青少年学校归属感问卷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开放式问卷与相关研究基础上,编制了学校归属感初始问卷。对240名学生初始测试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对440名学生的正式测验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归属感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同伴关系,教师支持,规章制度,硬件设施。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各个数据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四维度模型拟合度较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青少年学校归属感水平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26.
论哈贝马斯对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借助于道德与伦理的区分对"我应当做什么"做出了一元与多元的不同回答.哈贝马斯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是在全面总结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功利主叉和康德的道德学说的基础上做出的,同时对黑格尔的道德与伦理的区分理论予以深刻批判.但是,哈贝马斯的区分陷入视角论、类型论和综合论三重标准相互抵牾之中,其区分理论也由此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27.
吴念阳  李艳  徐凝婷 《心理科学》2008,31(3):605-608
通过考察上下意象图式隐喻的映射机制和形成机制,验证其向抽象概念的映射具有心理现实性.实验一中,学龄期儿童阅读与图式一致材料反应时,较阅读与图式不一致材料反应时短,说明上下意象图式存在于概念水平,并在即时阅读中被激活.实验二中,学龄前幼儿表现出物品摆放的上下方位偏好差异,表明幼儿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抽象概念与空间上下方位存在体验性联结.研究证明:部分抽象概念表征具有上下方位线索,人们借助上下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228.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9.
230.
对中国宗教及其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2011年度中国宗教研究五十人论坛的命题文章,仅对中国宗教及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作正面探讨。限于篇幅,简要探讨了什么是中国宗教,中国宗教三元并存的格局,中国宗教的包容风格,中国宗教的组织原则,中国宗教扮演的经济角色,中国宗教是多神教,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功利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