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24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This research examines consumers' participation in a nonmonetary, nonreciprocal form of online consumer exchange wherein consumers may decide to give only, receive only, or both give and receive. Given the lack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or relational norms that would traditionally drive participation in this societally beneficial consumption activity for which we advance the term alternative giving, this research examines consumer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Are consumers, as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motivated to participate in alternative giving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prosocial motives or for other reasons?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online Freecycle Network, we found that participation is driven primarily by fundamental consumer needs and wants, though other prosocial, less materialistic factors are also drivers. Our findings also identify an inconsistency in product categories between what givers offer and what receivers seek, suggesting that supply–demand imbalances can emerge within alternative giving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62.
刘洋  郭明春 《心理科学》2020,(6):1376-1383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父母教养课程被普遍视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黄金标准”。父母积极教养课程(Triple P –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本文详尽介绍了Triple P的理论基础、干预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优势以及缺陷。此外,本文结合中国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探讨了该课程运用于中国家庭时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改良的方向,为家庭干预实践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3.
比较不同智商正常儿童和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儿童的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结果是:智力缺陷儿童的CNV幅度明显下降甚至缺失。智力较高儿童CNV较大,CNV的晚成分与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密切相关,智商和言语智商越高,晚成分幅度越大。似乎晚成分更能反映人的语言方面的能力。早成分则与语言、操作以及全量表智商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唯识学之心法八识所建构的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65.
透视医疗纠纷——辨析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产生的争端。由于我国卫生法制的滞后,患者被作为消费者伸张权利逐步成为趋势。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患者不能与消费者等同。医患双方应在更好的游戏规则下协调关系,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66.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留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奠定了组织基础;关于心理学性质与方法之思想,提供了方法学基础;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开了我国现代文艺与美育心理学之先河;主张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心理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A digital access index was associated with measures of national character (such as extraversion and individualism) for 18 industrialized nations, but statistical controls fo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eliminated these associations.  相似文献   
68.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相似文献   
69.
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张阳  付佳 《心理学报》2007,39(1):35-42
采用双任务干扰范式探讨了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言语、空间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只有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动态范式中的返回抑制才受到损害。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不但在静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0.
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7,39(2):235-241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两项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明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在“记得”与“知道”指标上并无差异;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和“记得”判断成绩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分类方法,自我参照效应反映了个体自我对于记忆加工的影响,群体参照效应则主要反映了集体自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