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7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2.
A causal model for career choice was outlined, encompassing psychological cost-benefit-profit as a central intervening construct.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career choice (education vs work) afte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and tested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173 students. The main problem concer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mponents in the causal career choice model, using multiple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as tools. The results showed clear sex differences. For boys, the model was a rather powerful predictor of career choice (R = 0.70), and Psychological profit with regard to continued education had a clear direct effect as well 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career choice. For girls,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was low (R = 0.35) and Psychological profit affected career choice only indirectly via Educational aspiration.  相似文献   
43.
内隐记忆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本研究探讨在无意义字母串学习中内隐记忆的某些特点,并兼用信号检测论进行分析。实验按A、B两组材料系列中所含关键字母“SCT”的比例不同,分成六个组,每组11名,共66名被试。结果表明:1.各组差异明显,合“SCT”比例高的学习材料,启动效应明显,从而证明了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内隐记忆过程;2.本实验新发现,内隐记忆过程中,心理状态波动甚微,情绪状态稳定,有别于外显记忆过程。  相似文献   
44.
辅音特征和声调识别中的耳优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1,24(2):21-28
本文用双耳分听方法,用识别率和知党空间结构指数等指标,探讨左右耳在辅音特征和声调辨别上的优势问题。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右耳辅音识别率高于左耳,声级对侧化效应有显著影响;(2)右耳辅音特征识别率高于左耳;(3)两耳的辅音知觉空间维度和维度的主次关系一致,辅音在知觉空间中的分布也无显著差异;(4)两耳声调识别率无差异,且声调知觉空间也极相似。  相似文献   
45.
中学生友人间执行“分享分担”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宜音 《心理学报》1991,24(3):103-111
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友人间执行的规范探析友人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实质。本研究综合使用问卷法、故事投射法和现场实验等方法,围绕“分享分担”规范进行了(1)该规范的执行界域、角色差异与公平原则;(2)该规范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关系;以及(3)社会评价情境对执行该规范的影响的探讨。其结果表明,(1)我国中学生友人间执行“分享分担”规范的界域分布在“利他亦利己”至“利他不利己”之间;友人间角色差异对“分享分担”行为产生影响;友人间的分配以“平均原则”为主导。(2)我国中学生友人对“分享分担”规范的执行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有着正相关,表现出文化的特征。(3)在社会评价情境下,被试的行为接近社会规范。这些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友人关系社会心理学实质的解释须考虑价值取向这一变量,在集体主义取向的文化传统下,友人关系的实质不是互惠和交换,而是分享和整合。  相似文献   
46.
Three-hundred and twenty-seven Australian and 192 Swedish psychology students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four aspects of socio-politico attitudes: (a) differences in average levels for items and dimensions, (b) differences in degrees of consensus for specific issues (items), (c)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s of socio-politico attitudes and (d) differences in the profiles of attitudes across relevant items and dimensions. Analyse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in general, Swede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conservative than Australians. The lar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amples were found for the dimension of punitiveness where Swedes were found to be much less punitive than Australians. The results also disclosed that there was greater ideological consensus and consistency among Swedes than among Australians. In line with earlier 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results also disclos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ideological profile and structural similarity among the two western nations.  相似文献   
47.
根据结构特征对汉字数码检索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本 《心理学报》1979,12(3):41-51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过程是人能动地去如实反映字形、字音和字义以及三者联结关系的过程。就观察字形来说,人在观察字形时是积极主动地将字形如实地反映于头脑之中,而不是象镜子那样消极被动地去反映,也不是象照像机那样一下就摄取全部字形。因此研究汉字检索法就要从人同字间的辩证关系出发,一方面分析字形的结构特征,依照字形实际;另一方  相似文献   
48.
49.
为证明年龄对老化的标识作用,研究假设降低被试的主观年龄可减少老年人的主观老化体验。采取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以主观年龄为自变量,分为"等于年代年龄"(控制组)和"小于年代年龄10±5岁"(实验组)两种水平,随机分配至两组的62名老年被试填写《个人老化体验问卷》,评估其主观老化体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后测中的主观老化体验不仅显著低于本组前测,也显著低于控制组,且这一结果不受被试最初自评的主观年龄影响。原假设得到证明,支持年龄对老化的标识作用。年龄标识对老化意义的简单化建构了世俗的绝对老化观。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