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6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7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3585篇
  2017年   2930篇
  2016年   236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744篇
  2011年   2634篇
  2010年   2729篇
  2009年   1712篇
  2008年   1974篇
  2007年   2502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睡眠不足会对人的认知、情感和人际交互产生诸多影响。这种影响在社会情绪层面表现为个体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减少,易激惹性与愤怒情绪的增加;在社会行为层面则表现为亲社会行为的减少和攻击行为的增加。在睡眠不足状态下,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功能连接的减弱可能是这些变化的潜在机制。未来应结合生态效度较高的睡眠操作手段,系统考察睡眠不足如何导致各种高级社会情绪的改变,以及这些社会情绪的变化如何导致社会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3.
24.
25.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鑫辉 《心理学报》1988,21(1):72-78
新开拓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心理学史已经宣告建立。它填补了世界心理学史的一项重大空白,为国内外心理学界所瞩目。它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研究对象和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划清了一些基本的界限;基本范畴与术语的研究更加深入,整理出了一套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体系;开展了中西比较研究,更有说服力地确立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建立和发展了国际学术联系,扩大了中国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塞辅音和声调知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两个实验以合成的汉语普通话CV音节作刺激,研究了塞辅音与声调之间在知觉上的相互作用问题。主要结果是:(1)塞辅音的发音方式影响声调的知觉,不送气音使听者在辨别声调时倾向于基频曲线起点高的声调反应;(2)音节的声调也影响对塞音发音方式的判断,在一、四声音节里,听者倾向于将塞辅音听成不送气音,在二、三声音节里,听成送气音。  相似文献   
27.
Several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P. Brown and Levinson's (1987) politeness theory were tested with S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Korea. Ss imagined themselves in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were to make a request. They then indicated exactly what they would say in each situation and what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request size, the hearer's power, and the closeness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earer were. Consistent with P. Brown and Levinson's theory, power, distance, and siz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politeness. Significant predictor variable interactions suggested that an additive model is not appropriate. Finally, there was evidence of cultural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weighting of these predictor variables. These differences can partially account for cultural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相似文献   
28.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29.
30.
Shu-hsien Liu 《Zygon》1989,24(4):457-468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dea of t'ien-jen-ho-i (Heaven and humanity in union) implies that humanity has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however, the idea appears increasingly outmoded, and it becomes fashionable to talk about overcoming nature. Ironically, though, the further science reaches the more clearly are its limitations exposed. 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e not only endangers many life forms on earth but threatens the very existence of the human species. I propose that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dea of T'ien-jen-ho-i will help us envisage a new and salutary relation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