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4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This paper elaborates a rec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feature-based attention in terms of attention filters (Drew et al., Journal of Vision, 10(10:20), 1–16, 2010) into a general purpose centroid-estimation paradigm for studying feature-based attention. An attention filter is a brain process, initiated by a participant in the context of a task requiring feature-based attention, which operates broadly across space to modulate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with which different features in the retinal input influenc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mpirical method for quantitatively measuring attention filters. The method uses a “statistical summary representation” (SSR) task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 strives to mouse-click the centroid of a briefly flashed cloud composed of items of different types (e.g., dots of different luminances or sizes), weighting some types of items more strongly than others. In different attention conditions, the target weights for different item types in the centroid task are varied. The actual weights exerted on the participant’s responses by different item types in any given attention condition are derived by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Because, on each trial, the centroid paradigm obtains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all the features in the display, both target and distractor features, and because the participant’s response is a continuous variable in each of two dimensions (versus a simple binary choice as in most previous paradigms), it is remarkably powerful. The number of trials required to estimate an attention filter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fewer than the number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much simpler concepts in typical psychophysical attention paradigms.  相似文献   
173.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京港两地大学生的传统人格特征和现代人格特征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正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北京大学生 ,尤其是女生的现代人格表现更为突出 ,她们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而香港大学生在转变中则相对表现得较为保守 ,尤其是香港的女生 ,仍然较为传统。  相似文献   
174.
不同背景下不同频率闪烁的突显工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列众  孔燕 《心理科学》2000,23(1):28-30
本实验对黑、白背景下高频、中频、低频三种闪烁的突显工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闪烁作为突显类型可以提高视觉搜索的绩效,而且,在闪烁的频率较高时(27Hz以上),这种闪烁的突显工效更为明显。视觉材料的呈现背景对闪烁突显视觉搜索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白背景下采用闪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5.
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5  
本研究探讨了团体心理咨询在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作用。我们精心设计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过程,并在活动前后用五种量表对团体成员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量表测量结果及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我们发现:(1)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2)团体心理咨询在发展性目标上也是有效的。本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团体心理咨询研究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6.
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按随机和匹配原则,将40名乳腺癌放疗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相应的医药治疗。以肿瘤病人情绪适应问卷(MAC)和免疫测试法研究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反应和免疫功能,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NK细胞活性(NKCA);并有助于维持放疗期间患者的白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77.
该文就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者对非彩色系表色色差的辨别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者色差识别的量值△E随目视评价的等级不同而异;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者与色党正常者在非彩色表色辨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明度等级上、下限的变化对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者的非彩色表色辨别存在影响,这种影响与明度的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78.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9.
·12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后,对508名灾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结合他们对地震前状况的回忆,考察其地震后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与回忆得到的地震前感受相比,地震后灾区教师体验到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降低。(2)极重灾区教师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降低程度大于重灾区和轻灾区教师。(3)教师遭受的客观损失严重程度能显著预测其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降低;而创伤后身心症状在其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即创伤事件引发教师创伤后身心症状,而这些症状日趋严重,使其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增加、主观幸福感降低。  相似文献   
180.
心理测验中个人拟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拟合研究是对心理测验中偏差行为鉴别的一种新方法,它以Guttman理想模型、项目反应理论和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为基础。传统个人拟合指标是对宽泛偏差行为的检验,当前个人拟合研究更具体、更形象,针对于某种偏差行为的专门性指标和图形与回归分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无论哪种个人拟合方法都会受到各种无关因素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影响,提高个人拟合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成为个人拟合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