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3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7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Strong misalignment effects are found in three-dimensional (3-D) versions of Poggendorff displays viewed binocularly. The components of the standard 2-D Poggendorff figure—the parallels and the oblique segments—were presented in 3-D depth as a flat rectangular object with occluding edges and an oblique line situated behind the object. Thre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the misalignment effects under three different observation instructions: Subjects were told to look at the oblique (Experiment 1), at the rectangle (Experiment 2), or at the background (Experiment 3). Experiments 1 and 2 examined the effects on judgments of alignment of varying the distance in depth that separates the oblique from the rectangle. Experiment 3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xated background and the 3-D Poggendorff figure. Both standard and reversed misalignment effects were obtained. When the viewing condition produces crossed disparity for the oblique, perceived misalignment occurs in the usual Poggendorff direction, but it is reversed with uncrossed disparity. Moreover, the amount of misalignment i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disparity, and it can be much stronger than is usual in the 2-D versions of the Poggendorff. The misalignment effects can be explained by binocular integration to produce a single cyclopean image.  相似文献   
42.
《尚书》、《左传》、《国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书》、《左传》、《国语》是我国最古老的三部文献。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本文主要讨论:《尚书》的五行观念、人贵论和人性论思想、认知心理思想、个性心理思想、心理测验思想;《左传》的情感心理思想、病理心理思想、文艺心理思想;《国语》的缺陷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43.
成人脑涨落图年龄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昌  李德明  梅磊 《心理学报》1996,29(3):307-314
该工作研究了120名20-79岁正常成人脑涨落图的年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从20岁到50岁,S系谱线活动向低频方向集中,60岁后谱线又向高频方向有所移动;(2)部分谐振系的随龄变化表现明显,其中以S17系变化最为敏感;(3)脑区间相干活动和各脑区的连频活动随年龄增强,脑能量分布的有序性逐渐破坏;(4)增龄性变化主要反映在优势脑区(左前脑)和优势脑轴(左前/右后脑)上,与脑高级机能活动密切相关的左前脑的退行性变化最为明显。上述结果反映了脑功能的减退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4.
短时记忆提取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自Sternberg(1 966)提出短时记忆提取作的是序列的从头到尾的完全搜索以来 ,许多研究者对短时记忆提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提出了序列的自动停止的搜索、平行加工、直接存取 ,以及序列搜索和直接存取双重模型等许多不同看法 ,引起了激烈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探索编码方式对汉字短时记忆提取的影响。实验运用Sternberg的“探测法” ,以随机排列的汉字作识记组和探测项刺激。实验结果表明 :编码方式对汉字短时记忆提取有很大影响 ,当用声音编码方式提取短时记忆汉字时 ,被试倾向于从头到尾的完全的搜索 ;当用形状编码时 ,被试倾向于作自动停止的搜索。  相似文献   
45.
中国传统情绪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传统情绪疗法:情志相胜疗法,相反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疗法,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疗法,顺情从欲疗法,抑情顺理疗法,移情易性疗法,情志导引疗法,七情合参疗法。这些中国传统心理疗法在现代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障碍,在个性的成熟和发展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表现出与正常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不同智残程度的儿童中也存在着个性差异。智力与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脑功能受损越严重,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47.
对听觉条件下中文字词劣效果的问题进行了实验考察,结果发现:在文章听点作业中,被试对高、低频目标字词语音的正误判断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别,前者较后者成绩差,表现出字词劣效果的现象;在单字词的听点作业中,未发现被试对高、低频目标字词语音正误判断量方面的显著性差别;无论在文章还是单字词的听点作业中,被试对高、低频目标字词语音的正误判断量均比较低下,表明语音知觉的范畴性特征对字词语音的辩认准确性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了正常猕猴脑电图特征,将16只动物按其年龄分为哺乳期、未成年期和成年期3组。并对其中12只动物进一步观察氯丙嗪对脑电图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猕猴脑电图自发电位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振幅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对光刺激所呈现的“节律同化”现象,在未成年期最明显,成年期次之。 氯丙嗪能引起猕猴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皮层高振幅慢波。氯丙嗪能改善对光脉冲刺激所呈现的“节律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49.
方格  刘范 《心理学报》1983,16(1):61-71
本研究的目的是继续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对运动速度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被试为5—11岁儿童共205人,每组28—30人。采用个别实验。主试改用仪器显示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光点的等速匀速运动。令儿童比较它们的运动速度。每做完一个项目后不管儿童回答是否正确都要求他们说明理由。 实验结果表明:1)本实验条件下儿童对光点运动速度的认知同对玩具小汽车速度的认知有大体相同的发展趋势和年龄阶段的特点。2)本实验中儿童对光点速度的认知在以下几方面有别于对玩具小汽车运动速度的认知:a.从8岁起儿童依据两个光点之间的距离判断速度的人次随年龄增加。b.当儿童不能整合时、空因素时,空间因素的优势作用有减弱的趋势。3)较大儿童能采取各种策略主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0.
5—13岁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研究——判别相等面积的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馥  刘范 《心理学报》1983,16(1):90-99
本实验是《5—11岁儿童两种空间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的继续,但将内部被占面积改为圆形。结果表明:儿童判别面积从直觉判断发展到推理判断之间经历一种过渡形态。表现为,在同一判别中直觉和推理活动交错;能将被占面积各部分整合成整体,但对剩余面积部分的判别受直觉因素束缚;理解等量减等量所余相等原理,但不能用来解决面临的课题等四种形式。完成这种过渡需要解决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也再次证明儿童判别面积这种空间认知发展,在一定年龄范围存在着阶段性特点,同时儿童这种认知能力的显露程度又以课题条件难易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