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9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7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张静  田录梅  张文新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91-2000
社会能力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经典的研究问题,但是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总结以往的有关研究,可以归纳出社会能力概念的几个取向,如技能取向、结果取向、综合取向等.在这些概念取向尤其是综合取向的指导之下,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如成分模型、过程模型和棱柱模型等.该文对这些概念取向和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尝试提出了社会能力的整合观点,但关于社会能力的概念和理论模型尚需进一步完善,其文化差异问题也尚需未来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62.
刘爱书  年晶 《心理科学》2012,35(4):911-9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同伴提名法,考察小学4、5年级共503名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受欺负行为)、同伴接受和儿童忽视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忽视与退缩行为、受欺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儿童忽视与同伴接受有显著负相关。忽视通过消极社会行为的两组中介变量作用于儿童的同伴接受。  相似文献   
963.
摘 要 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考察隐喻句与本义句理解时程的异同,以研究汉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以句尾范式向被试随机呈现本义句、熟悉隐喻句、新奇隐喻句及错误义句各50句,被试的任务为判断每句话是否有意义。结果显示:两种隐喻句诱发的N400波形与头皮分布情况和本义句无明显差异,且两种隐喻句诱发的N400波幅高于本义句。本研究结果证明汉语隐喻义和本义理解的认知机制类似,支持隐喻理解的平行加工假说,且加工隐喻义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964.
杨慧  吴明证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12,35(4):962-967
采用2(外显自尊:高、低)×2(内隐自尊:高、低)×2(编码深度:浅、深)×3(词汇效价:积极、中性、消极)混合设计,考察了89名不同自尊类型的大学生在不同编码深度下对不同效价形容词的再认记忆。结果发现:(1)在浅水平编码组中,低内隐自尊被试比高内隐自尊被试有更强的积极记忆偏向,而高低不同水平的外显自尊者对于词语记忆偏向没有显著差异;(2)在深程度编码组中不同自尊水平影响被试对积极词的无意识提取;(3)所有被试均有积极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965.
周思洋  时琴琴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12,35(4):1004-1008
用SDQ(家长版)对上海10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求被试的ADHD症状表现,锁定ADHD高风险儿童。结果:(1)男生ADHD得分偏高(p<.01),但女生在红橙两个级别内的百分数均高于男生;(2)9岁被试的ADHD得分分布最分散,占男生ADHD红色级别的比例最大,在女生ADHD得分中均值最大;(3)红橙两个级别为高风险级别。结论:(1)9岁是ADHD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年龄;(2)女生具有更高的ADHD风险;(3)ADHD高风险被试晒出率:男生14.4%,女生17.4%。  相似文献   
966.
吴龙灿 《伦理学研究》2012,(2):31-35,60,141
通过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德福观和早期儒家德福观的比较,我们发现中西德福观之间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具体理解上的差异性。他们都强调德福一致的道德应当性,都承认德性对幸福的优先性。但在德福一致的实现上,表现出不同的诉求。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德福一致的实现都有外在善条件和神学的最终保障,具有外在性和宗教性诉求。而先秦儒家或致力于德福一致的现实化,或时命不济而修身俟命,具有内在性和现世性诉求。董仲舒通过德福顺天、君圣合一、德福一体的正当性证成和制度性保障,使得德福一致成为天经地义的天意,而按天意安排的人间正义秩序,必然是一个德福一致的有道社会。董仲舒德福一体观,把德福一致从天上拉回人间,把先秦儒家的修身俟命落实到当下现实,标志着早期儒学德福观发展的成熟。  相似文献   
967.
编制中国成年人社会赞许性量表。参考已有同类量表,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等方法编写题目,通过两次预测筛选、修改并确定量表题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三次测试以检验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本次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分半和重测信度以及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同质效度和聚合效度。结论: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被用来测量和评估现代中国成年人的社会赞许性。  相似文献   
968.
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考察对象,探讨了音乐经验对不同层次的言语加工能力的促进作用,发现:在声音信号的加工层面,音乐经验对音高和时长信息感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语音意识层面,音乐经验的促进作用只局限于声调意识;在言语记忆方面,音乐经验可以促进言语材料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  相似文献   
969.
Even at subclinical level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cognitive control. It is unclear, though, to what extent these deficits reflect a common underlying dysfunction. Using a non-affective hybrid masked prime-Simon task, we obtained several measures of within- and between- trial inhibitory behavioral control in 80 young, healthy volunteers, together with measures of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s. Neither depression nor anxiety affected low-level within-trial control, or any of the between-trial control measures. However, increased levels of depression, but not of anxiety,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high-level within-trial control (increased Simon effect).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pression, but not anxiety, impairs voluntary online response-control mechanisms independent of affective content.  相似文献   
970.
Abstract Using the general strain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present longitudinal study investigated both face-to-face and cyber victimization in relation to cyber-displaced aggression. Longitudin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30 (70 women) young adults who completed measures assessing their victimization (face-to-face and cyber), cyber aggression, and both face-to-face and cyber-displaced aggression.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victimization in both social contexts (face-to-face and cyber) contributed to cyber-displaced aggression 6 months later (Time 2), after controlling for gender, cyber aggression, face-to-face displaced aggression, and cyber-displaced aggression at Time 1. A significant two-way interaction revealed that Time 1 cyber victimization wa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Time 2 cyber-displaced aggression when young adults had higher levels of face-to-face victimization at Time 1.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a call for mor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displaced aggression in the cyber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