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37篇
  13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Existing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from family instability and lack of safety increase children’s risk for poor academic functioning. A recent conceptual framework, however, has emphasized the need to investigate how parenting might mediate while community context might moder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tested the roles of parenting stress and neighborhood support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umulative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children’s current academic functioning. We conducted a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on the subsample of school-aged children (i.e., 6–17 years old; N?=?65,680) from the 2011–2012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 (NSCH). The parent provided telephone survey data on six types of adversity (e.g., parent’s divorce) that the target child experienced, parenting stress, neighborhood support, as well as the child’s academic functioning. Controlling for the child’s age, gender, ethnicity, and 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revealed a significant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 parenting stress partially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story of childhood adversity and children’s current academic functioning (β?=??1.760, p?<?0.001), while neighborhood support moder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β?=?0.492, p?<?0.001) and academic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962.
Us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thod effects on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SES; Rosenberg, 1965 Rosenberg, M. (1965).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Crossref] [Google Scholar]) in a sample of migrant and urban children in China. In all, 982 children completed the RSES, and 9 models and 9 corresponding variants were specified and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effects are associated with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worded items and that Item 8 should be treated as a positively worded item. Additionally, the method effects models were invariant across migrant and urban children in China.  相似文献   
963.
变点分析法(change point analysis, CPA)近些年才引入心理与教育测量学, 相较于传统方法, CPA不仅可以侦查异常作答被试, 还能自动精确地定位变点位置, 高效清洗作答数据。其原理在于:判断作答序列中是否存在可将该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统计学属性两部分的点(即变点), 并且需使用被试拟合统计量(person-fit statistic, PFS)来量化两个子序列之间的差异。未来可将单变点分析拓展至多变点, 结合反应时等信息, 构建非参数化指标以及将现有指标拓展至多级计分或多维测验, 以提高CPA的适用广度及效力。  相似文献   
964.
员工高质量的建议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的“建言参与”和“建言数量”上, 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员工的建言质量如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分别从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测量、前因机制的角度构建一个关于员工建言质量的系统研究。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 探讨员工建言质量的内涵与结构, 开发员工建言质量的测量工具; 研究二是基于内隐建言理论, 从个体和团队两个层面探讨员工与领导的批判性思维对员工建言质量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推动员工建言质量的理论构建, 拓展批判性思维理论、内隐建言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5.
Motivation and Emotion - Suppres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studied emotion-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a variety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uppression of emo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相似文献   
966.
王燕  侯博文  刘文锦 《心理学报》2020,52(2):207-215
本研究采用实验启动的方式探讨“好资源”和童年环境对未婚男性性开放态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童年亲子关系(而不是童年经济状况)在资源线索启动和性开放态度之间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研究1采用想象启动来控制个体的资源获取状况, 结果发现:童年亲子关系差的个体在“好资源”想象时其性开放态度较“差资源”想象时明显提升。研究2采用图片情境的资源想象方式, 在研究1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亲子关系细分成亲子沟通、亲子焦虑和亲子回避三个维度, 结果表明:童年亲子回避在男性资源状况启动和性开放态度之间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童年亲子高回避的个体在“好资源”照片情境想象下其性开放态度显著提升, 而童年亲子低回避的个体在“好资源”照片情境想象下其性开放态度明显下降; 此外, 童年亲子回避在性开放态度上的主效应显著, 亲子回避程度高的个体其性开放态度也更高。两个研究共同揭示了“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情境和群体特殊性。  相似文献   
967.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68.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的干扰效应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测了汉语阅读眼动研究中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下四种掩蔽条件(星号掩蔽、繁体字掩蔽、相似汉字掩蔽和控制条件)的干扰作用。两个实验比较一致的支持了在两种范式呈现条件下星号掩蔽材料的干扰效应较小,而繁体字和相似汉字的干扰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969.
艾攀  戴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68-178
道德损伤是指个体实施、未能阻止、目睹或听闻违背自身深层的道德信念和期望的行为,对心理、生理、精神、行为和社会的持久影响。道德损伤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自2009年Litz从心理学角度对其重新做出界定以来,在心理学、伦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者已经编制出多个多维度量表来对道德损伤的事件或症状进行测量,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加工疗法和针对道德损伤研发的适当暴露疗法等措施来进行干预。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究道德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确立道德损伤的诊断标准,推广道德损伤的适用范围,丰富道德损伤的内涵,从而拓展道德损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70.
论道德惩罚及其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通过公共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等对违背道德法则的行为或坏的道德品质予以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体的道德权利予以限制和剥夺,从而促使该道德行为体实现由恶向善的转化,达到维护道德良知的、重申道德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