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加锦  汪宇  鞠恩霞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99-1908
已有研究表明, 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 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此外,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也表现为情绪调节过程的不同:相比男性, 女性更善于抑制情绪行为, 却较难通过认知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有重要生理基础, 与情绪脑结构, 荷尔蒙水平的男女差异有关。同时,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同女性更高的情绪障碍易感性有着密切联系:不善于调节负性情绪, 及更强的消极情绪易感性可能是女性更易患情绪障碍的重要原因。从情绪加工角度探讨情绪障碍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 对于情绪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社会认同作为个体在群际和内群体层面的社会联结,总体上对抑郁产生了积极影响,表现为认同程度、认同重要性、认同群体数量以及认同变化的影响等4个方面。现有研究从需求、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并检验了身份认同动机和消极群体评价两个调节因素。社会认同视角下的4种理论分别从社会医治、心理资源、认同变化以及认同层次等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心理机制。未来应厘清社会认同对抑郁的深层影响机制,重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调节因素,及建构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能动-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63.
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迷走神经功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采用“心算任务范式”及问卷法, 对224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量与调查。结果发现:(1) 母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教导理念负向预测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 当青少年迷走张力较低时, 母亲情绪不干涉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 当青少年迷走抑制较低时, 母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内化、外化问题行为, 父亲情绪失控理念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综上, 父母元情绪理念能够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 且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同时, 迷走神经功能对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4.
外倾性和正性情绪关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特质与情绪关系的研究表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存在一定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外倾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绪;(2)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更为强烈的愉悦体验和情绪反应;(3)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注意等认知加工偏向;(4)外倾程度与皮层及皮层下某些组织的激活程度相关。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ERP及fMRI技术逐步被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进而从脑机制等方面更加客观的揭示了外倾性与正性情绪的关系。通过整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现阶段的研究疑点,从人格理论假设,人格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这个三个方面探悉了疑点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5.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66.
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给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导致这一现状的缘由应从多层面进行分析。作为医学领域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源地以及医学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医学院校在改变这种格局中担负着重大的使命。探讨如何以客户意识作为教育及办学价值取向,从而为改善农村卫生队伍现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67.
边界是指在人的视野中占据较大比例,且具有立体拓展平面的障碍物,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空间导航行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认知发展研究发现儿童早期(1岁半~2岁)通过加工边界的空间几何结构实现物体定位,并且随着年龄的发展逐渐学会利用边界的高度信息(3.1岁~4.7岁)、长度信息(4~5岁)、视觉阻碍性信息(5岁)等完成空间导航。基于这些认知过程,神经影像学研究主要以成人为研究被试,发现大脑中的内侧颞叶和顶叶脑区在边界加工中有着不同功能作用。具体而言,边界的空间几何结构及构成要素(高度、长度和角度)体位置的学习和提取则由海马负责。但是,仍存在一些研究问题值得未来深入S探c讨i。e第n一c,e拓展深化边界促进与后顶叶之间的功能交互。第三,密切关注大脑对场地边界与场地中心编码的心理或神经表征的区别和联系。第四,重点考察阿尔兹海默症有关基因易感人群在基于边界导航的行为受损情况。最后,延伸探讨边界在长时记忆、时间知觉、视觉空间、社交网络等领域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8.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受到干扰,疫情防控与免疫接种行动作为一种历史文本叙事,被赋予诸多生命政治隐喻。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免疫的有效形式之一,使全球免疫屏障的建立得以可能。个体接受疫苗接种的自主行动建构了有别于隔离区的另类空间类型—创伤过程的空间化,即免疫空间。然而,免疫过剩的可能性威胁潜在地影响着疫苗作为隐喻化的生命政治符号的象征意义。保持免疫的平衡性将重新定位免疫主体的生成过程,在处于平衡状态的免疫空间中,社区生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以权力关系为主导的生活,而是划归为一种伦理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69.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0.
杨克列维奇用"遮遣法"或否定法的哲学来改造柏格森思想,并以其作为分析因二战犹太人所遭受的磨难而引发的"宽恕"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宽恕行为的静态模式中,事关宽恕行为的当事人与宽恕资格问题,杨克列维奇提出了"宽恕的不可能性"命题,主张对于纳粹罪行的追溯"不受时效约束"。而在记忆、意识与自由参与其中的动态模式中,作为具有创造与生成能力的行动之人,宽恕将永远存在。借助"遮遣法",杨克列维奇提醒我们,宽恕与恶处于永恒的角力之中。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伦理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