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袁媛  刘昌  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93-1603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人类进行结果评价时诱发的一个重要的脑电负成分, 出现在反馈刺激后200~300ms间。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可视化指标和工具, 它在社会关系认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社会关系与反映并表征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两方面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社会关系认知中的作用。前者着重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作为独立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后者主要介绍了反馈相关负波在分配公平和责任规范中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联合其他脑电成分(如P300), 采用更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范式来探讨不同人际亲密度个体在责任分摊过程中的认知神经过程及其在独立担责情况下责任绝对额度对其结果评价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前瞻记忆是指形成和保持一个意向直到合适的情境或时间再执行的一种记忆任务。由于在执行背景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和提取前瞻意向, 使成功执行前瞻记忆任务与加工背景任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保持前瞻记忆意向对背景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有影响的现象称之为前瞻干扰效应。本研究通过操纵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的两个实验, 考察了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长度对时间性前瞻记忆和事件性前瞻记忆干扰效应量的对比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缩短, 两类前瞻记忆干扰效应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 且在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执行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时, 被试查看时钟的策略也有差异。提示了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与事件性前瞻记忆任务认知加工机制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3.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4.
决策中社会价值取向的理论与测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学决策理论强调利己性假设, 认为个体是理性的并由个人利益所驱动的。但是, 个体在相依情境中的社会动机要比利己性假设更为复杂, 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社会价值取向是指个体在相依情境中对自己收益和他人收益分配的特定偏好, 是一个用来描述个体对他人利益关注程度的个体差异的概念。本文回顾了测量社会价值取向的三优势测量、环形测验和滑块测验等方法, 强调了不同测评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并简要总结了决策、社会认知、共情、亲社会行为等领域内相关的社会价值取向研究。未来的研究则需要探索社会价值取向与不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 以及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的神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5.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孤独感、歧视知觉、社会支持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社会支持、歧视知觉对孤独感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测查,回收有效追踪数据680份。对前、后测均参加的680名被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随着进入城市时间的增长,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歧视知觉显著减少,报告的社会支持显著增加;(2)流动儿童报告的社会支持、歧视知觉与孤独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前测的歧视知觉和报告的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前测孤独感;同时,前测孤独感又会影响后测歧视知觉和报告的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后测孤独感。并且在这个动态作用过程中,前、后测社会支持既能分别直接影响前、后测孤独感,前测社会支持还能通过后测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孤独感;而前、后测歧视知觉则只能分别直接影响前、后测孤独感;(3)前测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都不能直接影响后测的孤独感,而是需要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才能对后测的孤独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6.
袁璐一  常若松  马锦飞 《心理学报》2021,53(12):1310-1320
本研究将驾驶无意视盲范式与交通违规事件识别任务相结合,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任务性质(有提示、无提示)和规则图式训练(训练、未训练)对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和违规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现, 交通规则提示能够提高有经验的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的正确率(实验1); 对于新手驾驶员, 则需要结合规则图式训练才能起到相同效果(实验2)。研究表明驾驶员选择性注意过程中存在规则图式启动效应, 图式训练能够弥补新手驾驶员经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7.
Current Psychology - Whether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can improve top management team’s creativ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remains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8.
袁晓劲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2083-2090
面对道德困境, 道德直觉倾向于促使人们做出道义论的判断。但是, 道德直觉易受情绪因素影响,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道德直觉警惕有意图地使用个人力量造成的伤害, 却会接受由非个人力量或连带作用引发的伤害。“模块近视假说”认为, 大脑中存在一个预警系统, 能快速地对主动伤害的想法发出情绪警报。但该系统的审查机制是一种简单的“单通道”加工, 这种加工局限使连带作用造成的伤害避开了审查机制的监控。道德直觉的不客观提示,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争议, 不应该仅听凭直觉作为行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9.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已经突破了"种子"、"土壤"、"虫子"学说,并沿着"免疫异常"理论进入"自身免疫病"理论.同时这是一个科学思维付诸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大量证据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它应该符合自身免疫病的共性,这一认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在更高的层面上考察原来的事物.  相似文献   
180.
消费者品牌联想的建立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联想即记忆中与品牌结点联结的信息结点,它们构成品牌形象,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网络结构性、聚类性、双向性、隐喻性、内隐性和多维性等特点。品牌联想是消费者购买决策和品牌忠诚的基础,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独特、强烈、有利和深层次的品牌联想群以区别于竞争品牌。对品牌联想的测量包括识别联想内容及其网络结构。品牌联想概念的界定和维度模型的构建、测量方法的改进等都是将来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