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明代初期道德生活的政治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道德生活的偏执性,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追根溯源,是明代初期政治生活的特殊性所引发的。分封、废相、厂卫、教化、粮长等制度的改革与创设,不同程度地将社会道德生活引入了无以复加的偏执境地。  相似文献   
562.
工作拖延行为是当今职场人士面临的普遍困扰之一。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从不合规任务视角探究工作拖延行为的成因。对196位员工的两时点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正向预测员工工作拖延行为,自我损耗在不合规任务与工作拖延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负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自我损耗的正向关系以及自我损耗的中介效应。以上结果对预防或降低工作拖延行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组织及其成员来说,要想更好地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适应和发展,员工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愈发重要。新近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具有动态性,但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无法获得利他行为动态可持续性特征的全貌,对其前因机制的研究则更为缺失。因此,本研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聚焦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动态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前因机制,以期增进对利他行为本质的理解,并为可持续互利团队与组织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4.
"无效治疗"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治疗和无效治疗是矛盾的统一体,互相依存又相互转化。分析了种种无效治疗的表现形式、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5.
从系统论角度叙述了生命是功能强大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发地走向有序结构目标,即达到健康身心状态的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自组织性;当发生疾病时,这种以走向有序结构为目标的自组织性,体现为对病痛的自修复性.详述了呈井喷态势的慢性病是机体长期超负荷应激反应导致的整体内稳态失调、失稳所致,因而提出了以恢复整体健康为目标的健康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566.
在“工具人” “打工人” “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 职场物化已然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话题。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 机器人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关注。因此, 本项目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机器人渗入职场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补偿控制理论, 我们假设职场中的机器人员工凸显会增加职场物化。项目采用实验、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考察机器人员工的凸显是否会增加职场物化, 初步验证影响效应; 然后探讨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中介机制, 试图发现感知威胁和控制补偿的链式中介效应; 最后从个人、机器人和环境三方面分别考察其对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调节作用, 并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对职场物化的干预策略。对本项目的探索有助于结合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发展背景, 前瞻性地了解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可能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67.
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方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568.
殊菩萨是大乘佛教的首席菩萨,那么,关于他的佛教经典有多少?是什么呢?按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展开》第二十一章第一节说:“佛为殊说的有4种;以殊为主体或参加问答的有8种;殊所说部分有3种;以经体裁长行或偈颂诵出的:以殊为主体的有3种;殊所说一部分的有11种、以神咒的有3种;殊未参与论议,也被提到的有42种,共计74种。”  相似文献   
569.
研究采用经典的R/K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阶段和检索阶段的异质情境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实验1为2(异质情境:高流畅性预期情境和低流畅性预期情境)×2(测试词类型:目标词和分心词)的混合实验设计,异质情境发生在编码阶段;实验2与实验1设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结果发现: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时只对K反应产生影响,目标词在高流畅性情境中比低流畅性情境中的K反应率更高,而分心词在低流畅性情境中比高流畅性情境中的K反应率更高。研究表明,检索阶段的异质情境流畅性只影响熟悉性再认,支持双系统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570.
为考察青少年对身体的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探讨自尊是否在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采用身体不满意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自尊量表和友谊质量量表对来自湖北、安徽、河南、吉林四省六所高中的802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身体不满意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在身体不满意通过自尊影响自杀意念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友谊质量较低的青少年中,自尊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