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我国现在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及误区,一是医患双方对肿瘤治疗认识上存在误区;二是应调整肿瘤防治的思路,要努力做到“三早”,由过去的任其发展转变为有效检控;三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晚期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与必要时终止治疗;四是要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2.
晋祠有关帝庙,庙内有关帝像,塑像身上就穿有龙袍,袍上又绘有九种花纹,其内容在古代均有说法。据历史记载,在我国上古时候,舜继承尧作了天子。舜是工匠出身,从前在寿邱地方靠制作竹器谋生,做了天子依然十分俭朴。有一天,舜在宫中休息。时值炎夏,南风习习。忽然想到京城蒲坂(今山  相似文献   
83.
情节记忆是个体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经历的特定事件的记忆.主观报告情节记忆下降是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最典型的表现.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相比,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情节记忆下降的速率更快, 罹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更高, 但其情节记忆加工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前人研究提示,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在外在记忆行为尚未出现损伤的情况下, 其大脑情节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已经出现异常.探究主观记忆减退的记忆神经环路关键节点和路径的异常, 揭示神经环路在老年痴呆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 对深入理解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作为特殊的记忆损伤群体, 对其神经环路的深入探究, 也必将为揭示人类记忆的神经机制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4.
从沟通频次与刻板印象传递性质的关系入手,以住院患者和尚未成为住院患者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系列再生范式,利用10条4人再生链,探讨了医患沟通频次对医生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医生沟通频次高的住院患者在再生链的第2个位置传递医生的积极信息高于消极信息,但是经过4人的传递,住院患者对医生刻板印象信息的传递在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没有差异。而与医生沟通频次低的大学生在再生链的后期表现出传递医生消极信息的倾向。该结果表明:沟通频次能够调节有关医生的消极刻板印象的传递—与医生沟通频次高的群体在传递医生的刻板印象信息时,在传递的早期具有积极的倾向性;但经过多人传递之后,在效价方面已经没有倾向性;与医生沟通频次低的群体倾向于传递医生刻板印象的消极信息。  相似文献   
85.
近些年来,医学职业显规则接连受挫,医学职业生态呈现非常态甚至反常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医学职业显规则与潜规则二者并存且此消彼长。职业规则是职业精神的核心。若要真正颠覆医学职业潜规则,让医学职业显规则回归医学职业生活,从而恢复或重构医学职业精神,就必须克服现存的医学职业显规则的致命性缺欠,进行自身优化,即强化自己的权威性、情境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6.
青年脑卒中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脑卒中越来越普遍并严重影响着青年人的生活质量。青年脑卒中的患病率虽然低于老年人,但对患者本人身体、精神方面造成的损害,对家庭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更为严重。因此,防治青年脑卒中有着十分急迫的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青年脑卒中可能的发病原因,为临床及早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微表情是人压抑的真实情绪的泄露, 时间约为1/25~1/2 s, 常出现在说谎情境, 可能源于椎体束运动系统控制的自主面部运动和椎体束外运动系统控制的非自主面部运动的“拔河比赛”。已有研究构建了微表情数据库, 开发了BART和JACBART等微表情识别测验以及METT训练, 并探讨了微表情识别及训练与认知、人格、文化、职业等的关系。但这些研究考察的中性表情背景下微表情只是镶嵌在各表情背景下真实微表情的特例, 生态程度不高; 少量研究探索了表情背景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但未建立标准测验。未来应开发生态化微表情识别标准测验和训练, 尝试跨越微表情发生和识别的界限, 并采用生理−心理、电生理和脑成像技术探索其机制。  相似文献   
88.
民族社会化觉察是指少数民族孩子对父母向他们传递的有关民族特征信息的认知。采用问卷调查、情境实验和故事补全任务考察景颇族初中生对母亲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的觉察及特征。结果表明:(1)景颇族初中生觉察到的民族社会化信息包含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促使不信任和偏见准备; (2)景颇族初中生对不同信息的觉察存在差异, 对促进和睦的觉察显著多于文化社会化和偏见准备, 对促使不信任的觉察最少; (3)在冲突情境中, 有无偏见线索影响被试对偏见准备的觉察; (4)被试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存在性别差异, 女生更多地觉察到促进和睦, 男生更多地觉察到促使不信任。整个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存在着文化差异, 与美国少数族裔青少年觉察到母亲偏重于传递文化社会化、偏见准备不同, 景颇族初中生觉察到母亲偏重于传递促进和睦。  相似文献   
89.
为考察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内在心理机制,本研究采用多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问卷、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429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主流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生涯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2)主流文化认同--生涯自我效能感在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生涯自我效能感中介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在男生样本中不显著而在女生样本中显著;主流文化认同、生涯自我效能感分别单独中介民族文化认同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在汉族大学生样本中为部分中介,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样本中为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90.
尹继武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713-1720
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政治心理学在欧美学界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者详细归纳了政治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史上的争辩议题, 包括政治心理学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的主导范式与分散化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解释的性情和情境取向的分歧问题, 政治学路径还是心理学路径的平衡问题, 以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心理的问题。最后, 作者讨论了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如何看待文化差异问题、文化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