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4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39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学业情绪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于对基本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其中有恼火、羞愧、无助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恼火、沮丧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而表达抑制对无助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情绪中除恼火外,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与羞愧、厌倦、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表达抑制与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The Interplay Between Housing Stability and Child Separation: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Policy 下载免费PDF全文
Debra J. Rog Kathryn A. Henderson Laurel M. Lunn Andrew L. Greer Mei Ling Elli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17,60(1-2):114-124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residential stability affects child separation and reunification among homeless families can guide both child welfare and homeless policy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draws upon two longitudinal studies examining services and housing for homeless famil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family and housing stability. Both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ame state at roughly the same time with similar instruments. The first study, examining families’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following entry into the homeless service system in three counties in Washington State, found that at 18 months following shelter entry, families that are intact with their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be housed in their own housing (46%) than families that were separated from one or more of their children (31%). The second study, a quasi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 supportive housing program for homeless families with multiple housing barriers, found that the rates of reunification for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 (CPS)‐involved families receiving supportive housing was comparable to that for families entering public housing without services,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reunification for families entering shelter. Taken together, the findings from both studies contribute to the evidence underscoring the importance of housing assistance to homeless families involved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相似文献
13.
14.
当个体认为内群体为外群体受到的不道德伤害负有责任时会体验到群体内疚。该情绪常见的触发情境包括过往历史的伤害事件、当下的群际冲突、不公正的社会关系及未来的伤害事件。群体认同、内群体责任和不当性评估是影响群体内疚产生的三大心理机制。群体内疚会导致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表现出积极行动,如友善态度,冲突和解、群体补偿及群际支持。通过群体肯定、自我肯定、促进共同认同、强调内群体责任及展现已有补偿行为等干预策略可以引发施害群体的群体内疚。未来的研究应澄清群体内疚的成因机制,进一步探索群体内疚与补偿行为间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在历代藏学家就本波教与钵第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宗教实体构成要素间的比较,以及对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信众的教派认同程度的分析,认为本波教与钵第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略别于汉传佛教的藏传佛教。从本波教的本土文化成分和对古印度佛教的藏族化程度来看,本波教是藏传佛教最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殷东风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4):22-25
为了研究肿瘤患者临终的医疗需求和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我们收集肿瘤死亡病例,研究临终表现、治疗、住院时间及费用.乏力、纳差、咳嗽、疼痛是最痛苦的症状;末次住院平均天数为25.7日;末次住院人均医疗费用12 946.428元.结果表明,临终患者治疗的重点是症状的改善,这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偶像崇拜经历了一个以物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以人为对象的祖先崇拜、圣人崇拜、帝王崇拜,再到英雄崇拜、杰出人物崇拜、明星崇拜的过程。偶像崇拜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偶像崇拜的变迁来分析其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尹瑞法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25-27
当前"医患共同体"的构建应当回归"德性基础主义"的建构路径.德性论思想从五个维度展现了其对构筑和谐"医惠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及意义.在和谐"医患共同体"的实际构建中德性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环境和谐"的德性建构、"文化和谐"的德性塑造、"医疗和谐"的德性创设、"生命和谐"的德性构造. 相似文献
20.
调节定向理论(Higgins,1997)超越传统享乐主义动机,区分出“促进”和“预防”两种调节性动机系统,近年已成为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调节定向影响着消费者购物决策整个过程,受被试因素(文化背景、自我建构)、刺激因素(信息框架、解释水平、非言语线索、商品属性)和情境因素(决策时间距离、任务操纵)的影响,通过直接作用、调节关联效应和调节匹配效应三种途径决定信息的说服效果,并且受到精细加工可能性的调节.管理者应特别注意具体营销情境中的调节定向,合理利用调节匹配效应.未来研究应关注调节投入理论、调节定向的前因变量以及同网络购物情境相结合,并探索如何削弱预防定向对营销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