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902篇
  27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精神教育一直存在误区, 误将医学人文知识的多少等同于医学人文精神的高低;重视医学科学教育, 忽视医学人文教育;误将人文精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同;过分夸大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对立, 错误定义二者的关系;浮夸的技巧教育掩盖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扼杀了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深入发展。只有正确认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误区才能更好地做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2.

在濒临死亡情境下,对26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开放编码、关联编码及选择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检测、比较、概念化及类属化,并围绕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进行理论编码。结果显示,构建了扎根于原始资料的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新利他主义动机心理模型,形成了正确生死观构筑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认识基础、追寻意义存在构建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心理特征及利他主义新理念成为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的动力三条新理论,对诠释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行为具有一定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53.

以具身性体验为视角,调查辅助生殖治疗中的药物施用、取卵、胚胎移植、怀孕等事项上女性的体验,讨论辅助生殖技术介入过程中女性的不确定性焦虑的体验。分析发现:技术介入让女性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健康风险;技术介入也是技术话语对女性生育力的建构过程;而正是这种建构使女性身体问题化,让女性深陷焦虑;女性在传统生育话语框架下,应对治疗中不确定性的焦虑,其主体性受限,女性在技术介入过程中仍难有自信。

  相似文献   
54.
为了考察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基于双系统模型探究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特质焦虑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对1720名12~18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1549份。结果发现:(1)特质焦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感觉寻求调节了该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生物医学模式没有转型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原因。认为生态危机背景下的医学发展模式研究,应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改善人的生存、生活环境等相关条件,纳入视野之中,这正表现出生态医学模式的价值基础与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以生态医学模式引领未来医学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56.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友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本研究从儿童积极发展的视角探讨友伴人际品格(仁慈和公正)对儿童人际品格的影响及友伴数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检验了儿童的群体(学段、性别、是否独生)差异状况。研究采用班级同伴提名法及儿童品格调查问卷对1555名4~9年级儿童及其互提名友伴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友伴仁慈和公正显著预测所有儿童群体的仁慈和公正;(2)儿童的友伴数量更多时,友伴公正对其公正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该调节效应仅体现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具有积极品格特征的友伴交往对其积极品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对于特定群体(如初中生、男生),与越多具有积极品质的友伴交往,其受到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0.
以河南省某市四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96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母填写的父母感知协同教养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母亲填写的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幼儿教师报告的儿童行为量表探讨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在父母感知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分别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父子亲密分别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父/母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