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1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7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文言传》为何以“文言”名篇,历代学者论述各异。陈鼓应“文”本于“天地之文”的观点颇有启发性,但过于简略。“天地之文”是“文言”之“文”取义所本。《易》中有天地之文,亦有人文。天地之文即天地生物、成物之象,人文是圣王法天牧民,使天地生机昌茂、万有和谐有序之象。《文言传》以“文德”贯通天地之文与人文、天地之道与人道。“文德”即易道生生之德,其所反映的深层精神品质即“仁”。乾坤二卦作为生生之本,最为集中地体现了生生之易道、天人贯通之“文德”,故阐释乾坤二卦德义之辞题曰“文言”。  相似文献   
982.
为探讨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选取57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反刍思维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下,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更强,而在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下,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3.
道德决策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道德观或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时, 对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利弊权衡并做出最终选择。道德两难困境是研究道德决策的经典范式, 而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受到诸多质疑, 道德两难困境的不现实性及缺乏有效指标量化功利论和道义论倾向, 无法对道德决策进行准确解释。针对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不足, 道德决策CNI模型通过多项式建模的方法, 分别计算个体对结果(Consequences)的敏感性、对道德规范(moral Norms)的敏感性以及个体的行为反应偏好(Inaction versus action), 能够更清晰的识别影响道德决策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应围绕影响道德决策的其他因素、道德情境的生态效度以及跨文化适用性等方面继续完善CNI模型, 并进一步探索道德决策的潜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84.
亲密关系中的正念, 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关注可能影响关系的感觉或想法。由于其有助于提高关系满意度并缓解关系冲突, 因而逐渐在理论和应用上受到关注。二元互动过程理论有助于在二元框架下理解正念影响亲密关系的过程和结果, 研究者通常采用测量法、实验诱导法和正念干预探究正念对亲密关系的影响。鉴于正念干预对亲密关系具有防护和补救功能,因此被应用于相对幸福、面临挑战和陷入危机等不同关系状态。未来的研究可根据关系的阶段特征和可能的反向作用建构理论; 根据亲密关系的二元互动和阶段特点, 从多维、动态发展的视角界定概念, 通过互评法和观察编码法进行测量; 采用更严谨的设计明确干预效果; 并且关注潜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85.
杨晓莉  邹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9):1575-1585
替代性排斥是指观察别人遭受排斥, 其自身也感受到排斥体验的一种排斥形式。基于行为研究视角和神经影像视角发现, 经历替代性排斥会引发个体需求、情绪、行为和神经网络等方面的反应。排斥觉察系统理论、多元动机模型理论、道德归因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以及共情理论为经历替代性排斥的个体为何做出这些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研究还可以从个体的特质共情、排斥情境的复杂程度以及理论解释等方面继续探索, 以丰富替代性排斥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986.
行为免疫系统理论认为, 为了应对流行病威胁, 人类进化出了一套特殊的行为反应倾向, 包括对疾病线索的警觉、厌恶, 对健康配偶的偏好, 对外群体的排斥, 对集体主义的推崇等。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群体)和微观(个体)两个水平开展, 虽然有大量研究结果支持该理论, 但也存在不少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发现。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现代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可能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未来研究需克服上述问题, 并进一步拓展该理论的研究内容, 检验理论和相关研究的边界, 探讨行为免疫背后的生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987.
结合眼动技术与主观态度测量两种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奢侈程度的商品广告中,模特面部表情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时间进程。眼动数据表明,模特表情和产品奢侈程度的交互作用仅发生在模特兴趣区的总注视时间上;该交互作用一直延续到主观评定数据上,即微笑表情能提高被试对奢侈程度较低的商品广告的态度,但对奢侈程度较高的商品的影响不显著。根据层次效果模型,模特表情对不同商品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生在广告浏览的后期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模特表情对不同产品广告的影响,并为奢侈品企业提升广告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8.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阶段-环境匹配理论、自杀逃避理论以及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通过追踪调查的方式,探讨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问卷,对271名中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共三次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氛围、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都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2)校园氛围和负性情绪分别可以延时预测负性情绪和青少年自杀意念;(3)负性情绪对校园氛围和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存在完全跨时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89.
研究选取678名大学生被试,探究了人格、无手机恐惧与独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神经质和开放性正向预测无手机恐惧,独处行为也正向预测无手机恐惧;(2)独处行为在神经质和开放性维度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具体来说,独处行为中的孤僻、社交回避和孤独维度在神经质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积极独处在开放性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抑郁症患者自传体记忆的特征以及自传体记忆测验(the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test, AMT)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文献检索, 搜集了18篇应用AMT作为测评工具的抑郁症自传体记忆研究, 抑郁症患者566人, 正常对照组457人。元分析研究发现, 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抑郁症组的具体性记忆减少, 概括化记忆增多, 反应迟缓。目前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主要有功能性回避模型、认知执行受损模型和沉思模型; 年龄、抑郁情绪以及AMT测试程序对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 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显示存在发表偏倚, 但稳定性较好。AMT在抑郁症研究存在灵敏度不足等局限, 作者从AMT程序、研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