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51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BSTRACT. Severely obese men and women (body mass index ≥ 35 ≤ 55 kg/m2; Mage = 44.8 years, SD = 9.3)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6-month physical activity support treatment paired with either nutrition education (n = 83) or cognitive-behavioral nutrition (n = 82) methods for weight loss. 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activity, fatigue, self-regulation for eating, and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group, participants in the behavioral group demonstrated greater overall increas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ese group differen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that occurred after Month 3.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edicted reduced fatigue, β = ?.19, p =.01.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tors of that relationship, which were changes in self-regulation and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was identified.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weight loss over six months in the behavioral nutrition group when contrasted with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group. Self-regulation for eating and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weight loss over both three and six months. Findings enabl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sychosocial effects on temporal aspects of weight loss and may lead to more effec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s for weight loss.  相似文献   
72.
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知识在对这种疾病的药物研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10年中,黑色素瘤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2011年,已有4种新药被批准应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包括:伊匹单抗、维罗菲尼、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目前几种新药正处于3期临床试验阶段,以期更多的药物被批准用于这种...  相似文献   
73.
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MVPA)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理论发展出来的新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技术。MVPA技术通过训练分类器,对由不同认知状态引起的多体素信号模式进行分类。与传统的基于单个体素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技术可更敏感地检测脑对认知状态的表征,并使得从神经信号解码认知状态成为可能。文章介绍MVPA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以及可以用MVPA来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4.
社会建构论团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团体内不良的关系模式,建构新的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意义",治疗师关注成员内心主观的意义建构,借助于话语的作用建构与重构"意义",其角色是参与者。治疗重视"关系"对意义的建构性和治疗作用,"关系"是治疗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子,"关系"的改变预示着意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7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高.病理特征为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AD的确诊有赖病理学,临床诊断极其耗时.由于尚无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常使AD患者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这成为制约有效防控AD的瓶颈问题.因此寻找高敏感性、特异性、无创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对AD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仅将目前较为广泛研究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研究现状作一概述.分别对脑脊液、血液、尿液及唾液中的AD标志物作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76.
从《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的医疗诉讼司法实践着眼,分析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存在的诸如鉴定程序、鉴定管理、人员资质、责任追究等体制缺陷和问题,提出规范鉴定程序、创新管理模式、鉴定人员专业化及完善责任追究体系等改革建议,以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7.
通过文献分析法,一方面探讨美国、英国、日本、泰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招收条件、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综合评定考核方法等,了解国外护理硕士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分析国外护理硕士课程对临床护理的影响,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的实践效果和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及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这种变化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清中抵抗素、INF-γ、IL-2、IL-4、IL-10的浓度,并与无冠心病患者45例、未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5例及行支架术但是无支架内狭窄患者128例进行比较(入选病例血糖水平均正常).未行介入治疗组血清中抵抗素、INF-γ、IL-2、IL-4、IL-10的浓度与无冠心病组无差异.支架术后但无支架内狭窄的患者与无冠心病组无差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清中抵抗素、INF-γ、IL-2高于无冠心病者、植入支架未狭窄者、未植入支架者,而IL-4、IL-10低于无冠心病者植入支架未狭窄者、未植入支架者.支架内狭窄患者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增高,并能引发Th1/Th2水平失衡,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探索能够提高护生共情能力的干预模式,为改善护生的沟通技能提供参考.以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专用版(JSPE NS)为研究工具,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名.两组学生均参加正常的人文课程学习,干预组还接受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86名学生完成了研究.干预组的共情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女生的共情得分从干预前107.42提高到11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对于男生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具有不同的共情特点,女生的干预效果要优于男生.培训课程的学习对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有关辩证情绪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情绪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并从一个本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演变为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课题。辩证情绪是指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共存。文章对辩证情绪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主要包括辩证情绪研究范式的演变、辩证情绪的诱发方法、辩证情绪的测量方法以及辩证情绪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贡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文章对辩证情绪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