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1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7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已有研究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导致个体的自传体记忆受损,然而急性心理性应激如何影响个体加工当前的自我相关信息,还没有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丰富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急性心理性应激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影响。本研究将自我参照记忆的R/K(记得/知道)范式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相结合,考察59名处在不同急性心理性应激状态下的被试自我参照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高应激反应组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值显著低于低应激反应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过程中的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越强,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越低。结果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抑制个体对当前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削弱了自我参照记忆。  相似文献   
292.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究幽默的加工进程及内外向者在加工进程中的差异。研究以笑话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先浏览背景信息和妙句结尾,然后评估先后呈现的文字材料的关系。行为结果:内向者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外向者。ERP结果:(1)幽默加工过程包括不一致探测阶段、不一致消解阶段和情绪加工阶段。(2)不一致无关的N400波幅显著大于一致不可笑;不一致无关的P600波幅显著小于不一致可笑和一致不可笑;800ms之后不一致可笑引发了比一致不可笑和不一致无关更大的正波幅。(3)内外向者在幽默加工进程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幽默加工阶段的早期。与内向者相比,外向者在幽默不一致探测阶段所用的认知资源较少,加工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93.
林让  杨宜苗 《心理学报》2021,53(12):1348-1360
矛盾态度不仅影响信息搜索、态度形成和决策行为, 而且影响决策后自我评价。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决策困难水平和结果效价的双调节作用的矛盾态度与决策后自我评价关系模型, 3个实验通过设计冲突情境对矛盾态度进行操纵, 冲突情境包括选择一所大学和就业企业, 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矛盾态度对决策后自我评价存在积极影响, 矛盾态度通过不确定性影响决策后自我评价的中介过程受到决策困难水平和结果效价的调节。矛盾态度和决策困难水平对不确定性产生影响, 不确定性和结果效价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由于不确定性的分离效应, 使矛盾态度和决策困难水平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相互冲突的双重作用结果。当获得负面结果时, 相较于低决策困难水平, 高决策困难水平的个体, 矛盾态度通过不确定性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积极影响; 当获得正面结果时, 相较于高决策困难水平, 低决策困难水平的个体, 矛盾态度通过不确定性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94.
精神病态作为暴力犯罪、累犯和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三元精神病态模型通过大胆、卑劣和去抑制三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了操作化定义, 反映了精神病态在神经生物学维度上存在的认知情感加工缺陷。其中, 低威胁敏感性是精神病态大胆的主要病因学基础; 而执行功能受损, 尤其是注意调节缺陷则导致了精神病态的去抑制倾向; 而与情绪识别存在联系的共情缺陷可能是卑劣的深层原因。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精神病态的概念化问题, 以及不同精神病态特质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学基础, 探索精神病态特质在生命早期阶段的体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295.
习得知识的意识觉知问题一直以来是内隐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加工分离程序来分解击中率和虚报率、以结构知识中意识和无意识测量为视角,采用2(测验方式:SDTT,SKT)×2(学习程度:30试次,60试次)混合设计,试图去分离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结果发现:(1)学习程度影响到习得的无意识知识,但还未影响到习得的意识知识;(2)在分离人工语法学习的习得知识上,SDTT的敏感性高于SKT;(3)SKT夸大了元认知中的意识成分。  相似文献   
296.
以发展的整体互动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对天津市某中学210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3次追踪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潜类别增长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发展呈线性增长趋势,并可分为三个亚群组:恒低组(16.67%)、恒高组(41.43%)和居中升高组(41.91%);(2)家庭环境亲密度和教师支持对亚群组有显著预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在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动态变化性、个体差异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7.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普通样例和类比比较样例在学习物理综合题中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类比比较样例对物理综合题学习的迁移效果以及“提示”这一样例设计方法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通过类比比较样例学习物理综合题的效果优于普通样例;(2)相比于单综概念类比比较样例,综合概念类比比较样例能更好地提高物理综合题学习的近迁移成绩,但未提高其远迁移成绩;(3)提示能明显促进类比比较样例在物理综合题学习中的作用,但不同提示类型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类比比较样例是学习物理综合题的有效样例形式,而其中综合概念类比比较样例效果最佳;开放式提示和支架式提示均能较好地促进类比比较样例的学习。  相似文献   
298.
黄健  杨子瑜  洪丹萍  刘喜琴  王穗苹 《心理学报》2022,54(11):1354-1365
句法启动中, 非中心词和中心词重复是否诱发出相似强度的词汇增强效应, 目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争议。本研究在汉语双宾结构和介宾结构上分别操纵中心词和非中心词重复, 并在确保具有合适统计检验力基础上, 完成了3个句法启动实验。实验结果清楚地显示中心词重复诱发了稳定的词汇增强效应, 非中心词中的直接宾语重复也诱发了稳定但相对较弱的词汇增强效应。在此基础上, 我们尝试提出一个解释框架以调和现有的理论争议。  相似文献   
299.
低社会阶层是不良健康状况最可靠的社会决定因素之一。然而, 很少有人理解为什么同样处于低阶层, 有些个体却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者们发现“转换-坚持”策略这一心理因素能有效保护处于逆境中的低阶层者的健康, 使其免于受到疾病的侵扰。当个体面临持续或频繁的压力时, “转换-坚持”策略减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急性生理激活, 有效抑制了低阶层面临逆境时的生理应激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 阻止了致病过程的发展; 同时, 该策略还减少了低阶层者的不良健康行为, 进而对健康起到保护作用。未来研究应在深入探索核心机制基础上开发出有效的干预方案, 为解决我国相对贫困问题中的健康贫困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00.
系统合理信念反映了人们的系统支持态度,即对社会系统公正性、合理性、正当性的感知,以及相应的支持和维护社会系统的态度。以往关于社会不平等与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关系形成了两种对立的理论观点。一方面,社会认同理论等自利取向的理论认为,严重的不平等不利于低地位者维护自我及内群体利益,因此会损害其系统合理信念;另一方面,系统合理化理论却提出,在不平等更极端(而非平等)的社会中,人们(甚至是低地位者)反而更可能合理化不平等,表现出更高的系统合理信念。实证研究中,两种观点分别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同时也面临很多质疑。 面对上述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解释框架,即“社会不平等影响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双路径模型”。该模型认为,自利取向理论与系统合理化理论其实并不矛盾,而是共同解释了不平等与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关系的“全貌”。因此,理论争议的焦点不在于不平等究竟增强还是减弱低地位者的系统合理信念,而在于分析不平等增强或减弱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不同条件(即认知基础)及其内在机制(即动机基础)。 第一,在认知基础方面,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不平等“量”的程度及其与系统合理信念的线性关系,该模型认为还应关注不平等“质”的差异及其不同效应,即关注低地位者对不平等的认知过程。一方面,严重的不平等损害低地位者个人或群体的现实利益,构成一种现实威胁;另一方面,严重不平等的社会现状与人们关于社会系统公正性、合理性的信念相冲突,构成一种象征威胁。 第二,在动机基础方面,低地位者的自利动机与系统合理化动机分别使其反对或维护不平等现状,且两种动机彼此冲突;不同于以往研究采用对立视角考察两种动机,或是过于强调二者之一的作用;该模型认为,两种动机是并存的,相互之间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厘清二者发挥作用的条件,即什么影响二者孰强孰弱,又是什么决定了何者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区分不平等“质”的差异是厘清自利动机与系统合理化动机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换言之,不同动机为低地位者反对或维护不平等现状提供了动力,而何种动机发挥主导作用则取决于低地位者如何对不平等进行认知。具体而言,当凸显不平等在个体或群体水平的现实威胁时,更可能激活低地位者的自利动机(进而抑制其系统合理化动机),继而损害其系统合理信念;而当凸显不平等在系统水平的象征威胁时,更可能激活其系统合理化动机(进而抑制其自利动机),继而增强其系统合理信念。 “双路径模型”通过分析不平等影响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不同认知基础,进而厘清不同动机的作用,将以往研究中看似矛盾的结论整合于一,为理解不平等对低地位者系统合理信念的影响、解释两种理论的“分歧”提供了一种整合框架,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