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3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切不可轻视精神和心理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多证据表明,精神和心理性疾病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健康主题;相应的精神和心理治疗、康复将成为继外科手术和抗菌素之后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相似文献   
292.
"上个世纪后期,在追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西方和东方似乎犯了同样的错误:卫生资源过多地投放到疾病的治疗而不是预防上,从而忽略了公共卫生系统、人力资源以及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显得更为突出和严重."这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今年6月上旬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首次亚太地区健康高峰会议传来的信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样一个地区性的高峰组织专门研究健康问题,着实令人关注;它对中国卫生政策在维护健康过程中忽略了公共卫生的批评,也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29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组织及其成员来说,要想更好地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适应和发展,员工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愈发重要。新近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具有动态性,但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无法获得利他行为动态可持续性特征的全貌,对其前因机制的研究则更为缺失。因此,本研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聚焦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动态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前因机制,以期增进对利他行为本质的理解,并为可持续互利团队与组织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4.
自我面孔加工与注意——来自反眼跳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性的视觉刺激,面孔比一般的视觉刺激更容易吸引注意.本研究以Eyelink 2000车载眼动仪为工具,在混合呈现的反眼跳任务中考察了32名大学生被试对自我面孔、恋人面孔和陌生面孔加工中的注意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在朝向眼跳任务中,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的眼跳错误率显著低于异性陌生面孔,并且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都表现出了保持注意的优势;而在反眼跳任务中,自我面孔、恋人面孔与陌生人面孔的反眼跳错误率和眼跳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自我面孔、恋人面孔与陌生面孔之间在高水平视觉特征上的差异没有达到影响反眼跳的最小可觉察差别量.因此,在反眼跳任务中面孔的优势效应掩盖了自我相关信息加工的优势,导致了自我面孔与陌生面孔没有表现出对注意捕获或保持注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 个体冲动性在成瘾疾患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可能成为成瘾行为的潜在易感标记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但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变化发展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项目拟综合跨成瘾谱系比较、纵向追踪设计、冲动行为干预等研究途径, 采用人格测量、神经认知、神经影像等技术, 首先比较尼古丁依赖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冲动性结构及其在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结构功能改变; 然后采用混合分组设计筛选出具有高低冲动性的非成瘾青少年进行连续追踪研究, 考察冲动性对尼古丁依赖与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效力; 并采用认知行为训练, 对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冲动干预, 考察行为干预对冲动性水平及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功能的改变, 以及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抑制后效。旨在探索冲动性作为成瘾的潜在易感标记及干预靶点的效力。  相似文献   
296.
本研究使用多体素模式分析方法和随机点阵范式,首次探索了老年人整体运动敏感性(GMS)下降和其脑灰质体积下降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老年人GMS显著低于年轻人,老年人V5/MT、V3和额顶等脑区灰质体积显著小于年轻人;V5/MT和V3区的灰质体积信号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GMS。结果提示,V5/MT区和V3区,特别是V3区的灰质体积下降可能是老年人GMS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基于“去分化假设”,全脑范围内其余脑区的灰质体积下降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老年人GMS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97.
通过两个词汇识别任务,考察词汇加工过程中的无关言语效应。实验1采用真假词判断任务,考察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白噪音和安静的背景声音对不同具体性的词汇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仅有意义言语干扰了词汇识别,且主要体现在对低具体性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增加。实验2采用了语义范畴判断任务,同样发现有意义言语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大于其他声音条件。结果表明,中文词汇加工过程中存在无关言语效应,且当任务强调语义加工时,干扰主要源于无关言语的语义成分,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298.
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 运用元分析的技术, 以心理健康素养的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为结果变量, 考察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 以期为更高效地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元分析共纳入38项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对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的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到大的效果(知识:g = 0.70, 污名态度:g = -0.52, 求助:g = 1.18)。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受地域、被干预者类型、干预中的互动与接触以及试验类型等多个变量的影响。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素养的调节变量, 并结合中国文化, 制定针对不同干预对象的个性化干预方案, 以提升干预效益。  相似文献   
299.
当代中国伦理学面临广度拓展和深度发掘两大理论任务,前者属于问题域的开显,后者属于伦理学自身的深化。为摆脱成果多、质量低的窘境,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在“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三个维度上拓展和深化。在“不再是”的框架内,从发生学视角深化道德观念史与道德实践史、文化的伦理性的研究;在“正在是”的视阈中,公共性危机的伦理省思、制度与体制伦理学、德性论困境与规范论难题、不同道德范型之间的冲突与通约,将成为亟待深入分析和论证的问题与难题;朝向“尚未是”的当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关注现代技术的二重性、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上的人类伦理学的滥觞和走向心灵深处的道德哲学。而完成以上理论任务的思维能力正是判断力、思索和意愿,而这些能力只有在“实际性”生活的体验和沉思中才能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300.
近些年, 发展可塑性领域出现两个新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 两个模型均表明个体从积极环境中的获益具有差异性。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环境被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 具备某些特征的当事人从心理干预中获益更多。这些特征包括人格和气质类、遗传类和生理类。本质上, 这些研究在处理“什么对谁最有效”的问题, 但现有研究仅能部分回答这个问题。因此, 心理干预的效果差异有多少可归于这些易感特征, 是有待继续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