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交谈困扰存在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谈困扰最低;在与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困扰.(2)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3)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而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3.
整体运动知觉老化伴随颞中回静息态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体整体运动一致性阈值为指标, 探讨老年人整体运动敏感性(GMS)下降和静息态下兴趣脑区功能活动的关系。发现与阈值负相关且老年人低于青年人的指标主要有:MT/V5区的ReHo和ALFF值, 各网络拓扑属性; 与阈值正相关且老年人显著高于青年人的有:MT/V5区与前运动皮层之间的、各兴趣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结果用“去分化”等观点进行了解释, 提示老年人GMS的下降可能不仅与安静状态下MT/V5区的功能改变有关, 还可能与全脑更广泛区域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4.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 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 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 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 在结构上, 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 自助的素养高于助人的素养两个特点。调查还发现, 个体心理健康素养中, 知识观念部分个体差异较大, 态度和习惯部分个体差异较小; 在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面, 社会经济地位是所考察变量中效应最大的因素, 且其对素养的知识观念方面影响较大, 对素养的态度习惯方面影响较小。调查结果提示, 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任务的艰巨性; 在实践策略上, 宜以提升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5.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65篇, 总样本量为8103。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 敏感性分析显示, 使用One-study removed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呈显著正相关; 次群体检验表明,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关系受对比方式的调节与影响, 但不受群体和测量工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正念对自我同情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同时随着对比方式的不同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而群体和测量工具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并无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6.
运用追踪设计检验了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特定成分和问题行为跨情境和性别的关系。选取101名学前儿童(48名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任务测量儿童的执行功能,一年后采用母亲和教师报告分别收集儿童在家庭和学校情境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控制儿童年龄后:(1)在男孩中,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负向预测一年后家庭情境的外化问题,认知灵活性负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抑制控制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内化问题;(2)在女孩中,执行功能三个成分均不能显著预测家庭情境的问题行为,认知灵活性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执行功能三个成分与问题行为间存在不同效应模式,且存在跨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7.
目光注视在人类社交以及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目光注视如何与客体交互以引导注意分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本研究采用双框线索范式, 以具有两种注视方向(直视或回避)的面孔或实物作为客体, 通过操纵线索到目标间的SOA来考察目光注视对客体注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1发现, 目光注视对客体效应的影响只出现在300 ms SOA时; 进一步分析发现, 客体效应的差异来自于直视条件下被试对无效相同客体位置上的目标比回避条件下反应更快。这表明与回避目光相比, 直视更能捕获我们的注意, 从而产生更大的客体效应。实验2将面孔对比度反转, 排除了低水平物理特征对实验1结果的影响。实验3使用两种注视方向的眼睛叠加杯子作为客体, 以探究目光注视效应是否能扩展到其他客体中, 结果与实验1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 目光注视能够与客体交互共同引导注意分配, 直视更能捕获注意, 但受SOA的影响, 上述结果支持了感觉增强理论。  相似文献   
78.
人们会根据陌生人的面孔线索或语音线索迅速地对其人格特质进行主观推断而形成第一印象。面孔-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和语音-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在维度结构和内在机制上具有相似性; 在对具体人格特质和维度的敏感性, 以及具体的认知机制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异性。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同一批被知觉者开展面孔-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和语音-人格知觉第一印象的直接比较, 并着力探究二者的过程特点, 以及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形成时面孔和语音知觉的跨模态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79.
心脏死亡供体作为增加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特殊的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开展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伦理、技术及社会方面的困境.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新观念外;还应培训器官捐献协调员;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器官捐献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0.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一种反映急性心肌缺血的新的生化标志物,具有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高、时间窗窄等优点,是第一个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缺血修饰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本文就IMA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