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9篇
  457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阎书昌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42-1248
“洁净近于圣洁/美德”的隐喻广泛存在于文化、宗教领域之中。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身体洁净能减轻不道德情绪, 得以清洁的身体自我会提升道德自我意象, 对他人道德判断的苛刻性降低, 并且不同身体部位(嘴、手)执行不道德行为之后个体有清洁相应部位的倾向。隐喻观和具身认知观构成了这一效应的两种解释理论。对身体洁净与道德关联性的稳定性、特异性以及跨文化的一致性仍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从身体洁净对道德自我影响的临界点、不同形式身体洁净的心理效应、身体洁净在道德应对中的地位、跨学科理论的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李纲与佛教     
李纲早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学佛,因有浓厚兴趣,常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在贬谪沙阳期间,对佛教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之后,他更广泛的接触佛教,传播、运用佛教思想,成为颇有影响的佛教人物。他信仰佛教,但倡导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治世思想,因而在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严庆 《伦理学研究》2007,(2):9-13,35
民族道德与社会政治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说来,民族道德易受制于政治道德,而民族道德又会反作用于政治道德,同时,民族道德与政治道德作为一种有联系的精神实体,又会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浅谈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限于治疗疾病,忽视疾病预防,这种模式过于被动,需要高昂的医疗支出。如果不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将会极大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形成疾病预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转化医学在当今世界发展迅速,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许多转化医学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创新能力不足、顶层设计不够和人才缺乏等,为此提出相应对策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同时指出转化医学在我国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理念和方法,属于认识范畴,是医学实践发展的产物,其内涵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转化医学是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分割局面的否定之否定;转化医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它的研究主体、客体和方法属于复杂系统,所以须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非典病原体发现的科学突破中,我们可以得出四点科学方法论的启示:(1)观察应全面,实验要充分;(2)小心使用不完全归纳法;(3)做出结论应慎重,发表假说要及时;(4)合作与良性竞争是科研成功的一大法宝.对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这场科研战中的贡献与失误进行了方法论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论道教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修炼中的"存想"与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作为想象的两种类型,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也存在着一些相通、相似之处.本文就两种想象所要实现的目的、想象的方式、想象的内容、想象产生的源泉、想象给主体带来的自由等等方面的不同加以比较.同时指出两者存在的一些相似之处,认为"存想"具有着"审美想象"的因子,二者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The high self-esteem (HSE)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for investigating differences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lf-esteem. The present study adopted the emotional Stroop paradigm and the odd-one-out search task to explore how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lf-esteem process social information in self-threatening situ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lf-esteem had an attentional bias toward negative information and had different attentional biases toward angry faces in self-threatening situations. Individuals with fragile HSE and low self-esteem showed facilitated attention to angry faces and had difficulty drawing attention away from them; secure HSE individuals only showed difficulty disengaging attention from angry 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