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的作用。研究采用2(目标词词频:高频、低频)×5(阅读遍数:1遍、2遍、3遍、4遍、5遍)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呈上升趋势,总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降低,平均眼跳幅度显著增加;(2)阅读遍数与目标词词频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重复阅读对低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重复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42.
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于2006年2月12日公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从法律上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措施予以确定。但社会公众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者的知晓率和认知态度还需通过宣传进一步加强,以利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更好实施,进一步防治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572名连续4~16个月高强度军事训练的军人进行SCL-90测评, 研究慢性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海马形态、认知、心理特质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变化特征。将其中l7例焦虑因子分≥3分者(焦虑或伴焦虑)设为研究组(A), 并以匹配法设对照组(B)。检测两组军人血皮质醇, 并用MRI观察海马形态、检测简单和复杂认知作业功能、以STAI测评状态-特质焦虑及以CCSQ测评应对方式, 探讨两组对应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血皮质醇:A、B组均高于正常水平, 有差异显著, A组显著高于B组。(2)海马形态:A组与B组MRI海马形态标准化后, A组海马形态显著萎缩, 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但各组每个同体的左右两侧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认知作业功能:A组简单认知作业成绩与B组无显著差异, 但复杂认知作业成绩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状态-特质焦虑:A组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别与B组和常模比较均有显著变化, B组与常模相比状态焦虑变化显著, 特质焦虑变化不显著。(5)应对方式:A组积极应对方式平均值低于B组和常模并有显著性差异, B组高于常模; A组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值高于B组和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B组与常模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慢性军事应激条件下, 特质焦虑个体的海马形态出现双侧萎缩, 复杂认知功能下降, 更易发生状态焦虑, 行为取向表现出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增加。  相似文献   
44.
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指当读者正注视某个词(即位于中央凹的词n)时, 可以获得词n右侧词(即位于副中央凹词n+1或词n+2)的部分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预视到信息, 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率。因此, 探讨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及机制, 成为阅读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范式, 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的信息类型、不同类型信息预视加工的时间进程, 以及空间上获得预视信息的范围。最后提出中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5.
阎书昌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42-1248
“洁净近于圣洁/美德”的隐喻广泛存在于文化、宗教领域之中。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身体洁净能减轻不道德情绪, 得以清洁的身体自我会提升道德自我意象, 对他人道德判断的苛刻性降低, 并且不同身体部位(嘴、手)执行不道德行为之后个体有清洁相应部位的倾向。隐喻观和具身认知观构成了这一效应的两种解释理论。对身体洁净与道德关联性的稳定性、特异性以及跨文化的一致性仍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从身体洁净对道德自我影响的临界点、不同形式身体洁净的心理效应、身体洁净在道德应对中的地位、跨学科理论的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6.
今年以来,张功耀先生在网上,在期刊发表“告别中医中药”谬说,理由之广,论点之奇,可谓独特。如说“中国古代无科学”,“在甲骨文流行时代,中国还没有医学”,“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国可能还没有医”,“中脉诊方法不具备起码的可用来排中分析的逻辑基础”等。为正视听,故从原始中医学的先进性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47.
当前解释性别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取向:生物学取向、社会化取向、认知取向。近年来,生物学取向日益受到关注并得到认可和接受。解释性别发展的生物学取向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视角,即进化心理学和进化发展心理学、跨物种比较等远端进化解释,以及行为遗传学研究、染色体异常研究、荷尔蒙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研究等近端解释。本文总结阐述了这些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指出了进化心理学研究、行为遗传学研究、荷尔蒙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脑成像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展望未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8.
研究探讨中文阅读中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是指副中央凹处词的特性对中央凹处词汇加工的影响.实验以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阅读材料,考察词n的语义透明度特性对词n-1(高频、低频)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词n的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对词n-1(高频、低频)的加工没有影响,没有出现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实验结果支持E-Z读者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49.
浅谈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限于治疗疾病,忽视疾病预防,这种模式过于被动,需要高昂的医疗支出。如果不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将会极大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形成疾病预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0.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兴起了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而对社会支持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研究一直都是社会支持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了社会支持在心血管反应的实验室研究中操作性的定义;实验室研究中社会支持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对心血管反应作用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社会支持的测量方法及社会支持与心血管反应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