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探讨违规和违法事件中,旁观者对不同社会身份行为者的责任归咎是否具有一致性,研究要求被试对三组不同身份匹配条件下(官员/普通人、富人/普通人以及官员/富人)的违规和违法行为进行责任归咎,结果发现,无论是对违规行为,还是对违法行为,人们对具有官员身份的行为者的责任归咎最为严苛,对具有富人身份的行为者的责任归咎其次,而对既非官员也非富人的普通人的责任归咎则相对宽容,因而责任归咎中具有明显的身份效应。  相似文献   
82.
Sense of contr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an individual.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locus of control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Participants include 400 undergraduates (214 men and 186 women)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China.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Adult 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Trait Anxiety Scale, and SWB measure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ocus of control, trait anxiety, and self-esteem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WB.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rait anxiety and self-esteem partially mediated the impact of locus of control on SWB. Moreover, bootstrap test revealed significant paths from locus of control to SWB through trait anxiety and self-esteem. Therefore, locus of control, trait anxiety, and self-esteem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SWB. Moreover, trait anxiety and self-esteem have a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impact of locus of control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相似文献   
83.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lf-efficacy on depression – specifically, to test and verify the mediating role of dispositional optimism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Fiv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undergraduates from two universities were recruited and given a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Revised Life Orientation Test,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inde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efficacy,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each identified dimension of depress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on is partially mediated by dispositional optimism. To this effect, we concluded that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self-efficacy will reduce their levels of depression,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college counseling.  相似文献   
84.
严璘璘  王哲  张智君  宋赛尉  孙宇浩 《心理学报》2016,48(10):1199-1209
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理论认为, 随着知觉经验的增多, 人们加工面孔的专家化能力逐渐增强。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为, 在知觉面孔时更倾向于整体加工。该理论已经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但未能解释另外一些研究的发现, 即对他族人群没有长期知觉经验的被试在加工他族面孔时也有强烈的整体加工。本研究旨在考察知觉经验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影响, 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a通过组合面孔范式测量了中国被试在辨别本族面孔、他族面孔和种族融合面孔时的组合面孔效应(即面孔整体加工强度)。结果发现, 被试在知觉种族融合面孔时没有表现出组合面孔效应, 在知觉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时都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实验1b以灰阶图重复了实验1a。结果发现, 被试在知觉种族融合面孔时仍然没有表现出组合面孔效应, 在知觉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时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实验2通过操纵种族融合面孔的有或无, 测量5 s的知觉经验对融合面孔的组合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经过短时的知觉经验后, 被试在知觉融合面孔时也表现出强烈的组合面孔效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中国被试在加工本族面孔、他族面孔和种族融合面孔时所诱发组合面孔效应有显著的、量的差别, 且这种整体加工的差异不会受到面孔肤色信息的影响。在经过短时的知觉经验后, 中国被试在加工种族融合面孔时表现出强烈的整体加工。该研究的发现提示, 不论是短时知觉经验还是长期知觉经验, 知觉经验的增加是面孔整体加工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5.
医学创新之大忌:急功近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急功近利是医学创新中的一种不良现象,给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急功近利背离了正确的科学功利观,是对医学创新功利关系的严重错位.  相似文献   
86.
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关于艺术治疗的文献资料,回顾了艺术治疗的概念、学科范围界定、应用、发展,比较了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同时对于艺术治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及其机理等进行了探讨.也对国外艺术治疗在高等院校中的课程设置、讲解内容等进行了阐述.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试图探索出中国艺术治疗学科体系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87.
临床中实习医生做妇科检查所引发的伦理学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习医生给女性患者做妇科检查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医学生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医患双方而言,接受实习医生做妇科检查理应无可非议,但最近对实习医生做妇科检查所引发的伦理学问题又起纷争.综合讨论实习医生施行妇科检查的这种医疗行为,并试图提出临床实践中此类现象的合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8.
农业生产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的大量应用,农业生产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89.
癌症是现代社会人群意外死亡的致命杀手,目前医学科学还没有完美预防和治疗它的措施和办法,恐惧、悲观、失望、焦虑是有害的,过度治疗也不可取,与癌共存,安享生活是值得提倡的理念.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佛教的缘起思想为理论背景,从道德实践的心理动力源、道德实践的目的因、道德实践判断及道德实践的客观依据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佛教有关道德实践心理机制的思想.希望能以此来促进我们对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的思考,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