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8篇
  免费   1673篇
  国内免费   7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How do speakers design what they say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groups of addressees who vary in their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topic at hand? Prio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en a speaker addresses a pair of listeners with discrepant knowledge, that speakers Aim Low, designing their utterances for the least knowledgeable of the two addressees. Here,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peakers will depart from an Aim Low approach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communicate with larger groups of interacting partners. Further, we ask whether the cognitive demands of tracking multiple conversational partners' perspectives places limitations on successful audience design. We find that speakers can successfully track information about what up to four of their partners do and do not know in conversation. When addressing groups of 3–4 addressees at once, speakers des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combined knowledge of the group. These findings point to an audience design process that simultaneously represents the perspectives of multiple other individuals and combines these representations in order to design utterances tha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individuals within the group.  相似文献   
13.
14.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郑雪 《心理学报》1988,21(2):69-7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海南岛黎汉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根源。研究对象是120名海南岛保亭县纯黎族的山区和黎汉杂居的通什市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智能测查、文化背景调查和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保亭、通什两地黎汉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两地文化背景差异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而与民族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作业成绩与脑内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穿梭式电击回避反应法和脑啡肽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分析比较了大鼠作业成绩与脑内壳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含量的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观察到作业成绩不良组纹状体内LEK含量显著高于成绩优良组和对照组,并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由于在实验中接受电击的次数或电击总量不同造成的。这一结果提示,内源性亮氨酸脑啡肽可能参与记忆获得的调制。  相似文献   
17.
汉字词匹配的偏侧化效应和事件相关脑电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用音同或形似汉字词对为材料检验大脑半球偏侧化问题。反应时的结果表明音同材料是右视野左半球优势,形似材料是左视野右半球优势。ERP的振幅(特别是P_(300))在音同条件下左半球比右半球显著的小,而在形似材料条件下左右半球无大差别。在两种材料的条件下,ERP潜伏期在左右半球之间也没有显出任何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左半球与汉字词匹配时的语音编码有关,而ERP(P_(300))似乎可以做它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Hwe Ik Zhang 《Zygon》1989,24(4):447-456
Abstract.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humanity in the world of life is examined in the light of the ontological structure of life itself. This problem is approached by considering the possible units of life representing various modes of life phenomena. I argue that the only meaningful unit of life without interposing some special external conditions is "global life" framed in a star-planet system. Any other possible unit of life exhibited by various kinds of individuals is conditional in the sense that it would leave out an essential part as "co-lif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the global life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this general scheme of individual and global life. It is emphasized, however, that human being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global life in the sense that humanity can promote either a cancerous situation or a healthy higher-order enhancement of the global life.  相似文献   
19.
汉字读音中的音似与形似启动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厚粲  舒华 《心理学报》1989,22(3):62-67
本研究使用启动命名法,对汉字读音过程中的音似和形似启动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音和形都相似的启动字和目标字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启动效应。关于字音和字形的相对作用,在本研究中音似启动效应显著,表明汉语读者的心理词典结构中存在着语音联结通路。形似启动效应不显著,但字形的启动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使用命名法和量表评定法,分别对235个图形的命名一致性、熟悉性、表象一致性和视觉复杂性进行了测试。被试为142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发现,除命名一致性指标相对较低外,其它三项指标与国外研究结果很接近,表明这套图形基本上是适合我国被试的。相关分析表明,四项指标是不同质的,它们的设置是必要的。其中,熟悉性和命名一致性两个指标是在各种图形实验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