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270篇 |
专业分类
123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康德关于定言命令能有效推导出一切实际义务的主张在哲学史上一直受到广泛的批评。在那些批评者看来,定言命令作为一种普遍性、形式性的原则从逻辑上说是无法有效推导出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的。然而,这种批评忽视了定言命令的公式Ⅰ("普遍公式")和公式Ⅰa("自然法公式")的区别及其意义。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康德是用公式Ⅰa示范如何推导实际义务的。公式Ⅰa除了提出"普遍化"的形式性标准外,还由于涉及一种自然目的论,而提出了一种自然法意义上的实质性标准,即一个人对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先天地负有义务。这一实质性标准保证了定言命令在推导实际义务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赋予了康德道德哲学一种非常强烈的自然法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催产素被誉为“爱的荷尔蒙”, 与依恋有着密切关系。以往研究已证明不同来源的催产素对不安全依恋者的人际适应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内源性催产素水平越低, 不安全依恋者的人际适应性越差; 外源性催产素增强了依恋回避个体的人际适应性, 但降低了高依恋焦虑个体的人际适应性; A、G等位基因与不安全依恋者的人际适应性有关。此外还借助依恋理论和社会显著假说解释了上述影响, 不安全依恋者的防御性排斥、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调节了催产素的效应。未来应比较催产素受体基因与不安全依恋者人际适应性关系的差异, 催产素影响不安全依恋者人际适应性的性别差异问题, 并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研究催产素对不安全依恋者人际适应性的影响, 以增强催产素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993.
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之发展与领导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发展的历程 组织行为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被介绍到中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但中国心理学家早已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涉及到有关的课题,当时多采用工业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或工程心理学的名称。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一些心理学家就考虑到在工业生产中有关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4.
老年人生命态度及其与抑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个人资源量表2000对京津地区的51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老年人生命态度的结构及特点,并选取几个因素探讨其对老年人生命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命态度的结构包含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五个维度。(2)在生命态度的五个维度中,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死亡恐惧、自然接受和逃离接受存在显著的教育程度差异;(3)抑郁与自然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生命态度其他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死亡恐惧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幸福感结构的压力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结构是指外显幸福感和内隐幸福感在个体身上的结合形式.本研究考察了159名大学生,探讨了幸福感结构对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压力作用下,在高外显/高内隐幸福感个体中,压力和抑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低外显/高内隐幸福感个体中,压力和抑郁之间相关不显著.在低外显/低内隐个体中,压力和抑郁之间相关显著;在高外显/低内隐个体中,压力和抑郁之间相关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内隐幸福感和外显幸福感不一致时,个体表现出对压力的不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论儒学对民间神明信仰的影响——以闽台民间神明信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通过人的神化和神的道德化两个方面的造神运动实现了对民间神格塑造的影响。在鬼神信仰上的宗教伦理理性的价值取向是儒学对民间信仰产生影响的思想渊源,国家机器的神道设教和知识分子推动是这一影响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9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的因果性问题越来越引起科学哲学界的关注.一条比较鲜明的线索是,三大主要的因果性研究进路一以斯皮尔斯(Peter Spirtes)和格利默(Clark Glymour)为代表的贝叶斯网(Bayes-nets)进路;以伍德沃德(James Woodward)和豪斯曼(Daniel Hausman)为代表的模块性(modularity)与不变性(invariance)进路以及胡佛(Kevin Hoover)的功效性(efficacy)进路一的提出,以及卡特赖特分别对他们的批判和由此引起的争论. 相似文献
999.
管理人员个性的因子分析及其科学评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卡特尔个性测验,经过因素分析得出管理人员个性的主要因素子。通过多重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主要的个性差异。这些人性特征是选择和评价管理人员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Hong‐jing Cui Kim‐Shyan Fam Tai‐yang Zhao Wei Xu Cheng Han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20,19(1):3-12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o show that self‐identity threat affects consumers' behavior, psychological needs, purchasing behavior, and product choice. The present research takes self‐identity threat to another level with a focus 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ower distance belief (PDB) in the relation to self‐identity threat and status consumption. The research involves two studies. Study 1 shows that threatened participants with a high PDB prefer status goods to nonstatus goods. By contrast, the low‐PDB group is indifferent to the status of goods. Study 2 reexamines the results of Study 2 with different participants and goods and tests the moderated mediation of symbolic compensatory need in the status consumption of high‐PDB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