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彭运石  谢立平 《心理科学》2006,29(3):763-766
本文考察了主客二分研究范式的内涵、发展脉络与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张扬着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物的形象,展示的是将人的心理、行为视作“现象”,试图以实证方法揭示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外观心理学”境界。它和主客同一研究范式均可在未来心理学中获得各自合理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2.
采用三因素被试间实验具体考察了利他人格、慈善组织有效性和同伴效应对于个体捐赠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利他人格与捐赠态度和捐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情境因素慈善组织有效性和同伴效应与捐赠态度和捐赠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高利他者的捐赠决策对慈善组织有效性更加敏感,而低利他者对同伴效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73.
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的关系近年来是婚姻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承诺是保持婚姻的意愿,会导致婚姻中牺牲行为的产生。然而,承诺和牺牲对婚姻质量的影响至今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那么,承诺对婚姻质量影响的不一致是否是因为牺牲所起作用的不一致导致?以往研究并没有得到探讨。为此,从北京选取389对夫妻,采用夫妻独立作答的方式,对他们的婚姻承诺,牺牲行为和婚姻质量进行测查,以探讨婚姻承诺、牺牲与婚姻质量的关系,以及牺牲在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关系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丈夫对婚姻承诺和婚姻质量的感知显著高于妻子;并且丈夫比妻子报告有更多的"行动服务"上的牺牲行为。(2)夫妻的婚姻承诺对自身牺牲频率和婚姻质量均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妻子的婚姻承诺还对丈夫的婚姻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3)丈夫的牺牲频率在丈夫婚姻承诺对自身婚姻质量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同时,丈夫的牺牲频率也能显著预测妻子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妻子的牺牲频率在本身对双方的婚姻质量均无直接或间接的预测作用。说明丈夫的牺牲行为对婚姻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4.
该研究采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探索不同类型的道德违反事件的时程加工特点。结果发现,不同类型道德违反事件在P2成分上未出现明显差异。在N2成分上,所有道德违反事件和中性事件差异显著,且涉及性的道德违反的波幅大于涉及身体伤害和诚信的道德违反事件。在P300和晚期正成分上,只有涉及性的道德违反事件和中性事件出现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领域的道德违反事件在早期阶段可能存有共同的加工机制,而在后期的加工阶段中开始出现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175.
176.
视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娟  谢立波  袁东 《心理科学》2001,24(2):154-156
以《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为工具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人格评定,并将其测验分数与先前有关其他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同一量表测验结果加以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视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性有明显差异,而与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差异相对要小一些。随年龄、障碍程度的不同.视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性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7.
随着情绪启动研究的逐步发展,反转效应这一特殊现象呈现到研究者面前。一些研究逐步证实了引发反转效应的主要因素和其理论基础,但是并没有哪一个理论能够全面的解释反转效应这一现象。通过对目前关于反转效应的研究,提出未来反转效应的研究可以从实验任务,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从法性是己性、法性是无性之性、法性与法身、神等三个方面阐述慧远法性论思想。法性是己性,说明法性是超越以虚假为本性的现象的实在本质,其外延表现为真实的多;法性是无性之性是慧远在中观般若学的接触对法性是己性观念的批判性成果,它说明法性是万法万相的共同本质——空性,其外延是真实不变的一。在法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变化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是法性的超越性与实在性,及其与涅槃境界的内在联系。这使法性与慧远佛学体系中法身、神等重要概念获得逻辑上的融通。在鸠摩罗什所传中观般若学扫一切相的思潮下,慧远坚持从修行觉悟的主体方面去论证法性实在的本体论,并令法性本体与主体的本质建立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为《大般涅槃经》传入后中国佛教涅槃学的转向做好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9.
基督教传统从北美大陆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一直主导着这一地区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发展,在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建国原则后,这一传统在影响美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适应着变化的时代。本文以美国历史为主线,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传统对政治体制、社会变迁等问题作出的认知与判断,并简述其对美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