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明末高僧蕅益智旭的著作文集<灵峰宗论>,乃由其门人成时法师负责编辑而成.近百年来,印光法师和今人释宗舜先后发现了成时法师有妄自删改其师著作文字的事实,并对删改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又结合一些新发现的材料来探讨删改问题.本文先以<宗论>被妄改的事实为基础,为质疑<灵峰蕅益大师自传>(置于<宗论>卷首)一文的真伪问题提供了三大依据,后又以<周易禅解>序跋文本在<宗论>本中如何被删改作为典型例证,结合智旭单行本著作内容与<宗论>本的比较,具体分析成时编选和删改<宗论>的一系列特点,证明<宗论>虽然已被成时删改,但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本文还意在告诫学界:如果借助<灵峰宗论>来研究智旭及其相关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其中文字材料的真伪!  相似文献   
32.
思想史的“两重性”是李锦全先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考察他对思想史进行个案研究、学派分析、整体通观三个层次的翔实分析,探求他贯穿在对象研究中的“哲史融会”的方法取向和“承传创新”的文化立场,揭示他以传统观照现代的实践品格,把学术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学人精神。  相似文献   
33.
反思医院泄露病人隐私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院泄露病人隐私现象,是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的绊脚石,是一种医疗领域人文缺失的表现.作为医院要设身处地的多为患者考虑,把尊重病人隐私当成一种常态,作为病人、家属及探视者,要自觉形成保护他人隐私的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34.
浅谈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春玲 《心理科学》2005,28(1):146-148
内隐社会认知是无意识思想、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研究日渐整合的结果。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从方法论上,得益于内隐记忆研究中逐步完善的间接测量方法;从内容上,尽管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初浅,但却已经涵盖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以及归因评价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35.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lph Johnson’s idea of dialectical tier and the critical scrutiny function in argument. We first give a concise articulation of the critical view of argument, and then probe into both the apparent similarities and deep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critical view of argument and Johnson’s views on the dialectical tier and manifest rationality. On that basis, we disprove the conjecture that the presence of a dialectical tier indicates that the thesis in argument is critically established. However, we also urge to bridge together the critical view of argument and Johnson’s theory of argument, and thereby to make the dialectical tier critical in nature. We argue that this could be a promising proposal, and conclude with some remarks on exploring the critical dimension within our current study of argument.  相似文献   
36.
试图抛开"中国是否有哲学"的本根性追问与"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语境性设问,也暂时搁置"中国哲学如何建构"的宏大叙事理路,是因为我们必须回到我们依然"在场"的真实内心,必须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与问题",那就是"中国哲学意义维度为何"以及用何种方法使之恰切地呈现。当下的"中国哲学",有三种连续性的意义:一是奠基性的中国古代哲学(也许说"思想"更理想),其意义自在于经典文本与传统中,它的本真呈现应运用经典解释学方法;一是生成性的中国近代哲学,其意义他在于与西方哲学比较中,它的确当表达应运用哲学解释学方法;一是展示性的中国当代哲学,其意义自为于激越当下的生活世界中,它的理性提升应运用现象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37.
成就目标(Achievement Goal)是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是指与学业学习、班级指导和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各种情绪。成就目标与学业情绪相互作用,即成就目标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成就目标。同时,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综合预测作用,学业情绪在成就目标和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深入探讨成就目标与更细分的学业情绪的关系,以及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8.
Drawing from an interactionist approach and feedback research, we examine the role of developmental feedback and proactive personality on newcomer task performance and helping behavior.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 high-tech joint-ventures with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ocated in Shanghai, China. Results based on 151 newcomer-manager dyads showed that supervisor developmental feedback (SDF) positively related to newcomer helping behavior and that SDF and coworker developmental feedback interactively predicted newcomer task performance. We also found differential moderating effects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SDF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helping behavior when proactive personality was lower; conversely, coworker developmental feedback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helping behavior when proactive personality was higher.  相似文献   
39.
积极情景线索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被试呈现代表积极情景线索的材料(一段含有互助、和谐信息的公益短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积极情境线索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未观看积极情景线索材料的被试表现出显著的内隐攻击性,而观看积极情景线索材料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不显著;积极情景线索的主效应显著,且这一效应不存在性别差异。这说明,积极情景线索能有效抑制个体的内隐攻击性,并支持自我攻击信念IAT是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0.
当代论证理论中"论辩术"之理论视角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以语用论辩术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外化为论证活动的程序与规则,另一种以非形式逻辑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内化为论证成果的属性或品质。对这两种"论辩术"的解析将揭示出语用论辩术与非形式逻辑在规范性理论之建构与情境性实践之关注间的深层差异,同时也展现出其自身在谬误研究及论证界定等当代论证研究议题上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