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词汇的获得年龄效应: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听觉呈现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和ERP技术探讨了汉语双字词获得年龄效应。结果发现:1)在行为数据上,同晚获得词相比,早获得词的反应时更短且错误率更低。2)在ERP数据上,早获得词和晚获得词所诱发的LPC(800m s~1000m s)的平均波幅存在显著差异,同晚获得词相比,早获得词所诱发的LPC波幅更大,且这种差异主要是在中央顶区,说明获得年龄是影响汉语双字词识别的一个重要因素,获得年龄效应出现在认知加工进程的后期。  相似文献   
82.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Chinese children's moral evaluations of truths and lies about one's own pro-social acts. Children ages 7, 9, and 11 were read vignettes in which a protagonist performs a good deed and is asked about it by a teacher, either in front of the class or in private. In response, the protagonist either tells a modest lie, which is highly valued by the Chinese culture, or tells an immodest truth, which violates the Chinese cultural norms about modesty. Children were asked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protagonist's statement was the truth or a lie, and to evaluate how 'good' or 'bad' the statement was. Chinese children rated modest lies more positively than immodest truths, with this effect becoming more pronounced with age. Rural Chinese children and those with at least one nonprofessional parent rated immodest truths less positively when they were told in public rather than in private. Furthermore, Chinese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high collectivism scores valued modest lies more than did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low collectivism scor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macro- and micro-cultural factor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children's moral understanding of truth and lie telling.  相似文献   
83.
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心理学研究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根本问题。考察与探究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可关联和涉及到心理学的新视野、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心理学与文化心之间关系走过了一条复杂而又深刻的道路。深入考察与解读心理学与文化之间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关系,其中折射的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思维和方法论的根本转变,更重要的也是心理学科学观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84.
汉英语言内及语言间重复启动效应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名母语为汉语的被试参加了一个混合语言的语义判断任务,关键词用汉语和英语呈现,然后重复这些词(语言内或者语言间)。比较词汇第一次呈现、语言内和语言间重复产生的N400波幅的差异发现: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内重复启动效应差异不显著,而两种方向的语言间重复启动效应存在不对称性,从英语到汉语的重复启动效应显著大于从汉语到英语的重复启动效应,这与双语表征的非对称模型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85.
利用重新修订非特指行业的雇主品牌量表,以求职倾向为因变量,通过两个有递进关系的研究,证实不仅雇主品牌结构的功能特征正向影响求职倾向,雇主品牌结构的象征特征与求职者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一致性也正向影响求职倾向,表明人们求职时既注重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雇主品牌功能特征,也关注求职企业雇主的特征风格与自我理想形象的契合。  相似文献   
86.
团队心智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晓俊  俞文钊 《心理科学》2005,28(1):180-182
学习型组织是当前组织变革的主流方向之一.有关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讨论无论在理论或实践领域都颇受关注。本文从团队心智模式人手,考察了心智模式的分享性指标在5个取样组织之间的差异性,结合质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团队心智模式的分享性指标和组织绩效的潜在关系。同时,本文也考察了团队心智模式和工作态度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研究认为培育团队心智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87.
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1):166-169
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辨析和阐述,认为时间洞察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变量,是个体在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上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并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界定和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8.
睡眠学习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勇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5,28(4):770-774
夜间用脑电监测被试睡眠状态,并反复播放英语单词和中文对译词,第二天用词汇决定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并记录ERP,结果发现:(1)与未学过的英—中词对相比,被试对学过的词对中中文词的反应时明显缩短;(2)学过的词对中中文词引发的N600的波幅比未学过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睡眠学习效果在内隐记忆测验中明显。另外发现被试几乎不能在播放学过的英语词时说出中文对译词,与未学过的词对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提示睡眠学习效果在外显记忆测验中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间接测验比直接测验更敏感。  相似文献   
89.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连贯阅读中文本表征的意识性问题。实验1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分析被试对再认项目判断为“记得”或“知道”的比例(击中率);实验2使用加工分离范式(PDP),分析被试在包含、排斥测验中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总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连贯阅读中,命题表征的建构是无意识的,情境模型的建构也是无意识的,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90.
该研究对48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访谈和631名基层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初步研究了基层领导干部的隐创造力概念,并在访谈基础上,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编制了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创造力人才特点量表。研究发现,中国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创造力的理解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无中生有”。在他们看来,创造力就是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既定条件的约束下,用独特的方法来解决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老问题,并取得成效。中国基层领导干部的创造力人才特点包含工作灵活、激励带动:掌握新技术、敢于突破、善于学习5个维度,各维度之间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