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52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umerosity‐based arithmetic training can promote arithmetic learning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s well as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yscalculia (DD), but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training effect remains unclear. The main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visual form perception in arithmetic improvement through an 8‐day numerosity training for DD children. Eighty DD children were selected from four Chinese primary school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training on an apple‐collecting game,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 English dictation task.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arithmetic performance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rithmetic performance, approximate number system (ANS) acuity, and visual form perception, but not in spatial processing and sentence comprehensio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ny cognitive ability. Mediation analysis further showed that training‐related improvement in arithmetic performance was fully mediated by the improvement in visual form percep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hort‐term numerosity training enhances the arithmetic performance of DD children by improving their visual form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392.
The researcher of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identifying nuances among three types of choice settings that are likely to activate choice‐related goal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duct evaluation. First, the research verifies that choice settings can activate choice‐related goals, for example, simplifying a choice. Second, it is proposed and shown that choice settings activate goals, not semantic constructs. Third,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shed light on some nuances among different choice settings, which vary in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effort used to compare alternatives. The results aid in understanding how three different choice settings can activate choice‐related goals. Fourth,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at goal activation has an implication for product evaluation, offer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preference and choice reversal literature. F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393.
汉字独体字识别中的框架结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崇好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8,21(3):221-225
本研究用两个实验证明了汉字独体字识别中存在框架结构效应。所谓框架结构就是构成一个字基本框架的笔画。实验一发现框架结构具有明显的启动效应。实验二发现独体字的识别从笔画开始,提取框架结构是独体字识别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两个实验均未发现字频效应。  相似文献   
394.
义势两辨荣辱相分——荀子荣辱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荀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论述荣辱观的思想家,他在<正论>篇里提出了著名的\"义荣\"、\"势荣\"、\"义辱\"、\"势辱\"概念.先秦儒家三大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荣辱观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荣辱观主要通过荣誉感的激励功能与羞耻感的约束功能发挥其道德评价与选择功能.荀子以先义后利为荣,追求内在的义荣的思想为我们当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5.
通过对30名高等级军事飞行员的访谈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初步确定了11个条目的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考核提纲;由109名上级使用这个提纲对507名现役军事飞行员进行了绩效评估,另外飞行员间进行互评;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提纲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考察。结果表明,军事飞行员的工作绩效应由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部分来描述,其中任务绩效包含四个因素,分别为:飞行绩效、空中特情下的表现及事故征候的发生率、业务理论水平和体能状况;关系绩效包含6个因素,分别为:遵章守纪表现、工作主动性、责任心、安心服役、钻研精神和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396.
教育公平的伦理审视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解决当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教育伦理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研究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建立确保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7.
郭秀艳  肖辉彬  周楚 《心理学报》2004,36(3):322-326
采用2×2×2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具体和抽象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材料对动态和静态两种条件下内隐时间的存在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动态条件下被试对抽象图形的位置偏移判断更为准确;(2)测试图形与识记图形之间位置偏移判断的错误率在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下比不一致条件下大;(3)无论实验材料为具体图形还是抽象图形,被试对测试图形和识记图形的位置偏移判断错误率之间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证明了内隐时间的存在,进一步探明了内隐时间具有方向性和认知不可渗透性的特点,并证明了运动范式为研究内隐时间及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8.
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 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 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 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 国内普通青少年自伤比例高于西方, 达36%~57%, 但该行为在国内所受关注不多、相关研究甚少。影响自伤的危险因子, 总体可分为早年创伤性经验和个体易感性两大类, 后者包括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生物学因素, 但各因素对自伤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从病因和病理学研究现状看, 很多理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自伤的动机和原因, 包括功能性模型、发展病理性模型和整合模型等。自伤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近10年有飞跃性的增长, 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进行自伤的分类研究、某些主题的细化研究、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399.
佐斌  刘晨  温芳芳  谭潇  谢志杰 《心理学报》2021,53(4):387-399
名字在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 通过3个研究考察了性别化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 基于此探究性别化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 对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化名字; (2)性别化名字影响男性的能力评价和女性的热情评价; (3)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对女性的交友偏好, 热情评价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和男性的共事偏好, 能力评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性别化名字影响印象评价的模式, 并为理解人际交往中名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00.
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哈特力主道德与法律在概念上无必然联系的分离命题,持\"合法律性的正当性\"模式,把正当性萎缩成形式程序的合法律性。在哈贝马斯看来,法律实证主义意义上的\"合法律性的正当性\"取消了对法律正当性之理性基础的考量。他遵循商谈模式的程序路向来重建法律的正当性,从基本立场、论证模式、权利审视及认可方式这四个向度来批判与修缮哈特的法律正当性理论,其\"重建式的法律正当性\"理论为我们研究法律正当性问题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