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以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者群体为样本,从该群体的知识背景、研究方法、科研协作方面入手,进行计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医学创新研究的跨学科特征,认为跨学科知识背景是获得创新性成果的前提和基础,进而指出医学创新研究最终会导致新的医学跨学科体系的建构,推动整个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2.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predictive 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body dissatisfaction among young males and females (N=1377) in China. Six factors were assessed, 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 (BMI), perception of teasing, social pressure to be thin, appearance comparison, thin-ideal internalizat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Variables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for males and females. One SEM model, which had good fit indices, was developed for each gender. For both genders, BMI exerted its influence on body imag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perception of teasing. Two sources of sociocultural influence, perception of teasing and social pressure to be thin, also directly predicted body dissatisfaction.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mediational mechanisms (social comparison and thin-ideal internalization)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For females but not males, social comparison and internalization acted as weak but significant mediators between sociocultural influence and body image concerns.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03.
肖浩宇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7,30(2):355-358
本研究以直接呈现每种因果类型的频次的方式考察单结果多原因情况下影响因果判断的因素,同时检验概率对照模型,效力PC理论和因果模型理论。结果发现:(1)影响因果判断的因素有:事件原因与促进条件的性质差异,原因的熟悉度,原因和结果的共变程度;(2)同题抽象性对因果判断没有影响;(3)概率对照模型和因果模型理论在一定的情况下适用,但是都不能解释所有的情况。  相似文献   
304.
选择扩散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  陈红  高笑  叶琳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89-196
由失调导致的态度改变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的关注,选择扩散效应是态度改变的结果之一。多个理论模型对此做出各种解释,近年来对失调的脑机制研究为行为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文化心理学也涉足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多以自我模型为基础,发现东西方人在对失调的体验及随后的态度变化上存在文化差异。总结了选择扩散效应的研究意义后,文章从该效应的研究范式、心理机制和脑机制、文化影响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范式的区分、模型的整合、脑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减缓失调的积极作用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并指出跨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5.
自我监控量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旨在比较我们新编的自我监控量表是否优于Snyder自我监控量表.在360名大学生被试中用两种量表筛选出高自我监控者,通过比较他们(1)对情境线索的敏感性,(2)行为的控制源,以及(3)社会适应三个效标上的表现,比较新旧自我监控量表的优劣.研究结果显示新自我监控量比Snyder自我监控量表在对内在线索敏感性方面,在行为的内在控制方面比较旧量表好;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在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子量表上,得分要明显地低.说明新量表比旧量表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06.
通过比较被试对相同刺激在不同诱导条件和不同特征变化条件下的认知的异同,探索倒置效应对认知的影响及机理.结果发现:当呈现的刺激被诱导为汉字认知时,仅在结构变化条件下出现倒置效应;而同样的刺激被诱导为字母组合被加工时,在结构和细节变化时均不会出现倒置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激活诱导效应对认知的重要影响,支持了专家假说对倒置效应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和整体加工对专家系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7.
通过对81名幼儿的父母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查,考察了父子、母子关系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相邻两次测查的母子、父子关系、各种问题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都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母子关系与退缩、攻击问题的双向作用,父子关系与攻击、违纪问题的双向作用都得到了支持,焦虑问题对父子、母子关系的作用,违纪问题对父子关系的作用也都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308.
通过文献回顾,探讨丧失、创伤及人类复原力问题,以期促进人们对复原力的理解并为灾难创伤后民众的心理复原提供一些理论根据.研究发现,复原揭示的轨迹不同于恢复过程,面对丧失或潜在创伤时复原力比通常人们想象的更普遍,并且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09.
该文对预期可诱发快乐、愤怒、厌恶和恐惧4种具体情绪以及中性状态的视频材料进行效果评价,探讨此类情绪诱发材料的应用价值。首先参照James.J.Gross量化评定情绪电影片段的方法收集和粗选视频材料,再以大学生为被试,使用情绪主观报告法评价视频的情绪诱发效果。结果表明,所选的大部分视频材料情绪诱发效果较好,表现为靶情绪诱发强度、分化度和区分度均比较理想。研究证明视频材料可以成功诱发个体产生具体情绪,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10.
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55名青少年学生用家庭环境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对其人格特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剐差异;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是影响男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而家庭道德宗教观是影响女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