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5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502.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consistently concluded whether high-anxious persons exhibit attentional bias towards negative natural auditory stimuli.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whether auditory negative stimuli could induce attentional bias to negative sounds in real life and investigates the exact nature of these biases using an emotional spatial cueing task.

Design: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a mixed factorial design.

Method: We created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tate-trait anxiety scale, namely high and low trait anxiety. Participants (N?=?68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respond to an auditory target after receiving a negative (aversive sounds from natural life) or neutral auditory stimuli.

Results: A 2 (Validity: valid/invalid)?×?2 (Cue Valence: negative/neutral)?×?2 (Anxiety Group: LA/HA) repeated-measures ANOVA on reaction times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exhibited slower reaction times in invalid trials following negative cues than following neutral cues. Higher levels of trait anxiety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difficult attentional disengagement from negative auditory information.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mpaired attentional disengagement was one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high-anxious participants exhibited auditory attentional bias to natural negativ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503.
印光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高僧。他以爱国爱教的精神,对儒教与佛教的关系、宗与教的关系,特别是对净土宗的思想理论和修行实践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故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  相似文献   
504.
呼请神癨名讳以治病,在战国时应已存在,唯彼时所存思者为身外神.而存思身神名讳的,则似始于汉纬,本用以治病,至上清经派而用以修仙.上清经派认为身神有大小尊卑之别,且身中有一神,外界即有一神与之呼应.上清经派的特色在于,观想身中神癨,使外神与内神相合为一,而达炼形易质,长生不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5.
"人的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的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的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是研究人的个性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的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的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的"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的个性"的合理观念。  相似文献   
506.
为考察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地震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对PTG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在控制创伤暴露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促进PTG,也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促进PTG,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经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来促进PTG,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社会支持对PTG影响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其自尊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07.
508.
目的了解自我监控对大学生社会回避和苦恼的影响。方法对282名大学生施测了自我监控量表和社会回避与苦恼量表,根据自我监控量表分,把被试分为四组。结果高自我监控大学生组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结论自我监控对大学生社会回避与苦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9.
510.
1月6日上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田聪明、副主任周明甫、专职副主任邓宗良,在民宗委办公室副主任卫元琪等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白云观,看望慰问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向全国道教界表示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