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王霞  卢家楣  陈武英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842-1852
语言是传递情绪信息的重要媒介, 探讨情绪语言的加工过程一直是情绪研究的重点。文章聚焦于情绪词加工的ERP研究, 介绍了情绪词加工中的ERP成分、效价与唤醒度的作用关系, 以及情绪词情绪效应的特点。情绪词加工的ERP成分包括非常早期的P1-N1成分, 早期的EPN成分和晚期的LPP成分; 效价和唤醒度均在情绪词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两者的关系还未得到一致结论。相比情绪图片, 情绪词加工所引发的情绪效应更弱, 并且存在积极效价偏向。今后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影响情绪词情绪效应产生的相关因素; 进一步区分情绪标注词和情绪负载词, 探讨两类情绪词加工的异同。此外, 结合眼动追踪技术探讨自然语境中的情绪词加工机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12.
ABSTRACT

When people recognize faces, they normally move their eyes so that their first fixation is in the optimal location for efficient perceptual processing. This location is found just below the centre-point between the eyes. This type of attentional bias could be partly innate, but also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al process that aids our ability to recognize face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a group of people with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would also demonstrate neurotypical first fixation locations when recognizing faces during an eye-tracking task. We found evidence that adults with prosopagnosia had atypically heterogeneous first fixations in comparison to controls. However, differences were limited to the vertical, but not horizontal, plane of the face. We interpret these findings by suggesting that subtle changes to face-based eye movement patterns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may underpin their face recognition impairments, and suggest future work is still needed to address this possibility.  相似文献   
313.
自伤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于自伤行为的探讨已深入到基因及神经系统层面,基因-脑-行为的综合视角为客观揭示自伤产生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对自伤候选基因多态性及其可能的脑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今后应在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脑机制、积极环境下自伤行为研究、自伤青少年的追踪研究以及自伤行为的系统性探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14.
315.
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的形成史的缜密考证,揭开了围绕这一概念的种种迷雾。本文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域并不存在刚性的、僵硬的逻辑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相对确定的、可以用理性语言精确描述的逻辑边界,只不过这条边界线是弹性的、模糊的、因场景而变化的。本文还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但又可以共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316.
为探讨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拖延不同维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年级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层抽样,对山东省两所大学的1096名一至四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发现,自我调节学习在认识论信念与学业拖延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认识论信念与学业拖延问题/学业拖延降低期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较高的认识论信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降低学业拖延程度,较少受学业拖延问题的困扰。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认识论信念的积极作用倾向于降低。结论:年级因素在“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学习→学业拖延”中的调节作用机制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7.
马克思实践哲学面临了从劳动逻辑向实践逻辑提升和转换的需要,以拯救易被化约于"劳动"之中的伦理—政治型"实践"范畴的独立地位。但这项工作必须自觉区别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实践"与"劳动"二分立场。马克思劳动概念中蕴含了属于它自身的伦理规范内涵,需要将这一伦理规范内涵释放出来,以完成向伦理—政治型实践范畴的过渡。  相似文献   
318.
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本研究在失补偿假说的视角下探讨了安全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并检验现实社交回避在手机成瘾者和一般手机使用者中的中介作用。对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感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调查,结果发现此次调查中49.8%的大学生被界定为手机成瘾者,手机成瘾者的安全感显著低于一般手机使用者。手机成瘾者和一般手机使用者的安全感都显著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但回避现实社交的中介效应只在手机成瘾者的安全感与手机依赖中显著,在一般手机使用者中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回避现实社交在手机成瘾者的安全感与手机依赖中的独特作用机制,为失补偿假说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手机成瘾行为治疗开展安全感和社交干预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19.
清中叶来华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华传教14载,深谙天主教在华传播之现状与困境,长期致力于在中、意培养中国本土化传教士。其自华返回意大利后,在其故乡那不勒斯创办中国学院,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中国本土传教士。本文拟以传教士本土化培养为视角,着重探讨马国贤创办中国学院之动因、经过与影响。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