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1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s listeners hear sentences describing events in a scene, their eye movements anticipate upcoming linguistic items predicted by the unfol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cene and sentence. While this may reflect active prediction based on structural or contextual expectations, the influence of local thematic priming between words has not been fully examined. In Experiment 1, we presented verbs (e.g., arrest) in active (Subject–Verb–Object) sentences with displays containing verb-related patients (e.g., crook) and agents (e.g., policeman). We examined patient and agent fixations following the verb, after the agent role had been filled by another entity, but prior to bottom-up specification of the object. Participants were nearly as likely to fixate agents “anticipatorily” as patients, even though the agent role was already filled. However, the patient advantage suggested simultaneous influences of both local priming and active prediction. In Experiment 2, using passive sentences (Object–Verb–Subject), we found stronger, but still graded influences of role prediction when more time elapsed between verb and target, and more syntactic cues were available. We interpret anticipatory fixations as emerging from constraint-based processes that involve both non-predictive thematic priming and activ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42.
科耶夫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集中于对其否定性和思辨性的强调,在他看来,辩证法不是单纯的思维运动,而是对存在本身的揭示.科耶夫实现了辩证法由方法论向生存论的转向.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科耶夫完成了两个任务:其一,将原本仅仅具有逻辑思辨性的辩证法转变为一种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其二,将辩证法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变成一个不断趋向真理的过程.科耶夫将真实"存在"解读为人的生存,辩证法的结构最终成为对人的生存本身的展现.  相似文献   
143.
《管子》含有丰富的修养思想,既有实践层面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修养要求,又有形上层面的修养理论构建。在其产生意义,指导思想,保障措施,修养重点上均有不同于其他修养思想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44.
高青陈庄铜器铭文与城址性质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辉 《管子学刊》2010,(3):102-105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及墓地的发现对于西周考古与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迄今所报道的资料,对两则铜器铭文做了解读,并对陈庄城址的性质做了推考。文章认为,陈庄墓地从西周早期成王开始延续到中期的昭穆时期,其间未曾中断,与城址的存续时间相吻合。陈庄城址规模较小,不大可能是西周齐国的都城,其属于齐国贵族封邑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个封邑,应该是豐。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目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品价格及使用方便程度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规范该类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6.
本研究通过预览搜索范式考察靶子在颜色高突显情况下的预览效益,探讨其优先选择机制。结果发现在靶子颜色高突显的情况下,预览效益没有出现,说明预览效益的出现有其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并为基于刺激特征的抑制的解释提供了支持证据。本文还探讨了预览效益消退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7.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列举若干定义,由窄到宽排成一个序列,分析每一定义的指称和意义,从中寻找一个适度定义。这个适度定义就是:分析哲学是以应用语言分析,并且(尽可能地)应用逻辑分析来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哲学。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遭遇的重大困境主要是分析传统包括语言分析、逻辑分析的匮乏。而其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消除这一匮乏。分析哲学某些特定形态必然消亡。但是分析哲学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分析精神不朽!  相似文献   
148.
在教学有效性的框架下,从学生评价的视角,编制了《初中生评价教师教学有效性问卷》。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收集,结构化问卷调查,项目的重要性分析三个过程形成初测问卷。然后,进行初测问卷的施测,通过区分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删除项目,最终形成《初中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问卷》的正式问卷。最后,对所编制的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交叉效度和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团体施测抽样测查了从初一到大四的被试共1635余人,在进行两次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正式问卷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志四个分问卷组成,各分问卷各由四个维度构成,最后《青少年良心评估问卷》由70个项目构成,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4,分半系数为0.853,验证性分析表明各分问卷的结构拟合度较好,结果表明良心评估问卷可作为一种评估工具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50.
应聘情境下作假识别量表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方  刘红云  张月 《心理学报》2010,42(7):791-801
在应聘情境中, 被试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应对作假的常用方法是采用社会称许性量表对作假直接测量, 再去校正和识别作假效应。但是采用社会称许性量表测量作假存在很多问题, 因而基于作假的特殊性质开发了《作假识别量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证实了量表的单维性, 解释率为54.650%。概化理论检验表明测验信度较好, G系数为0.906, j系数为0.902。采用一个真实的应聘情境检验效度, 发现《作假识别量表》对作假更加敏感, 能够比较充分地测量作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