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onological awareness of 219 first, second, and fourth grade Cantonese-speaking children from the south of China, who received immersion Mandarin instruction beginning in the first grade. Children received onset, rime and tone awareness tasks in Cantonese and Mandarin. Children performed better on the Cantonese onset awareness task in grade one, but the difference disappeared in higher grades. However,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rime and tone awareness tasks was better in Mandarin. These results reflect the phon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two languages: Mandarin has a more complex onset system, whereas Cantonese has more complex tone and rime systems. Moreover, children’s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creased faster in Mandarin, which likely resulted from Mandarin instructio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onset-rime awareness is a universal construct, whereas tone awareness is a language-specific construct.  相似文献   
142.
The present article explores whether effects of cultural primes are influenced by identity motives as well as by construct accessibility. The authors hypothesized that assimilative responses (shifting one’s judgments toward the norm of the primed culture) are driven by identification motives, whereas contrastive responses (shifting away from this norm) are driven by disidentification motives. Evidence for this claim was attained in reanalyzes of past data sets and a new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 biculturals, using improved measur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disidentification motive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ntity-motive hypotheses, assimilative responses to American-culture primes occurred for high (but not low) identifiers with American culture, and contrastive responses to Chinese-culture primes occurred for high (but not low) disidentifiers with Chinese culture. Results disconfirmed an alternative account predicting that contrast effects hinge on trait self-consciousness. Consistent with an accessibility saturation account, judgment patterns already heightened in accessibility by the task structure were not made more likely by priming.  相似文献   
143.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形态的内涵因素.当代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神灵繁杂,多达千余种,根基深厚,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化传统宗教.民间信仰的地域性鲜明,宗族性浓重,以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为核心,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取向.民众实用功利性的信仰心态根深蒂固,至今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中"以神压人"等复杂因素,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潜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44.
就遗传咨询服务及相关保健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科技保障与伦理优先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在遗传咨询服务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中的有关伦理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认为,科技保障是遗传咨询和相关保健服务的基础,而伦理优先则是传咨询和相关保健服务的道德规范。只有在符合道德规范前提下的技术服务,才是真正科学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5.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已化为民风民俗,进入当代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文化特性、道德选择及其精神内核的现代审视,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批判地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6.
近年来,临床心理学家们越来越关注阈下抑郁对重性抑郁症的预测作用.阁下抑郁虽然没有达到诊断标准的阈值,但是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会降低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患抑郁症的危险.从阈下抑郁的定义及发病率、对阈下抑郁的评估、与重性抑郁症和其它精神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7.
5·12地震前后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LVS)分别三次对灾区大学生进行测试:5·12地震前1年、震后2周、震后5个月。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LVS)包括存在价值、目标价值、规则价值三个维度,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在LVS总分和其存在价值维度上,震后2周得分均高于震前1年和震后5个月。(3)在存在价值取向维度上,女生震后2周和震后5个月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理科生震后2周得分高于震后5个月和震前1年,理科生震后2周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4)在规则价值取向维度上,文科生震后2周得分显著低于震后5个月,文科生震后2周得分显著低于理科生  相似文献   
148.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郁(早发性抑郁)表现出与成年期抑郁不同的一些临床症状、药物疗效和生理反应特征,导致这些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可能参与早发性抑郁的病生理,尤其是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早发性抑郁的生理和药物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早发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早发性抑郁脑机制的基础,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发展有效的早发性抑郁治疗药物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技术  相似文献   
149.
刘聪  焦鲁  孙逊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16,48(5):472-481
语言转换情境是否影响非熟练双语者的认知控制存在争议。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范式探讨语言转换对非熟练双语者的认知控制是否会有即时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认知控制成分的影响是否会有不同。结果表明, 语言转换情境能够即时地促进反应抑制, 阻碍干扰抑制, 但对认知灵活性没有影响, 同时说明了反应抑制、干扰抑制和认知灵活性属于3种不同的认知成分, 其内在作用机制不同。此外, 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双语者的认知控制优势是双语者长期双语使用的结果, 为双语优势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0.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体流质是道德顺从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和生活世界的实践回归,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