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共11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助人任务为实验情境,设置了慷慨施恩者VS吝啬者(情境一)、施恩者VS好人(情境二)和传承知恩图报意识(情境三)三种情境,研究幼儿在三种不同助人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情境一和情境二中的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为5岁;情境三中幼儿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推测为6岁以后。各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相似文献   
812.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从研究主题的角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与国外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成瘾方面,同时也在网络欺负、网络亲社会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内容深度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结合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特点和时代发展与变迁,本文从大数据、新媒体、电子竞技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方向,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学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13.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类别转变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中的作用。以1720名三、四年级儿童为被试, 对其数学焦虑和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进行3次追踪, 每次间隔1年。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存在低数学焦虑组、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和高数学获得焦虑组3种不同类别; (2)随时间的推移, 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倾向于向低数学焦虑组转变, 高数学获得焦虑组倾向于向高数学评估焦虑组转变, 而低数学焦虑组稳定性较强; (3)父亲/母亲教育卷入对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 因不同的数学焦虑类别而异。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学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14.
基于累积风险框架,检验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内化问题上的相对贡献以及中介作用。751名青少年完成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感恩问卷、个人主动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测试以及累积家庭风险问卷。结果发现: (1)个人素质与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青少年内化问题过程中起着平行中介作用;(2)社会互动的间接效应大于个人素质的间接效应;(3)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对内化问题存在直接影响。个人素质和社会互动在家庭早期风险影响内化问题的内在过程并非相互竞争,而是作为一种平行中介在运作。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家庭早期的累积风险影响内化问题的内在作用。  相似文献   
815.
以带有不同类型情境线索(包括颜色、图标和字体)的环境文字为材料,采用命名任务考察5~7岁28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阅读环境文字的特点。结果发现:(1)在去掉环境文字中的图标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命名文字的得分都显著降低;(2)在消除环境文字的字体线索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命名文字的得分显著降低,但正常儿童却较少受影响;(3)在阅读环境文字时,无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还是正常儿童,识字量越多,儿童越少依赖图标线索的提示。这些结果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阅读环境文字时,受图标线索和字体线索的影响较大,为制定促进其阅读学习的早期识字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6.
本研究旨在考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负性情绪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对391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相较于没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有儿童期创伤的个体心理韧性更低,抑郁、焦虑、压力水平更高;(2)在控制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年龄与T1时间点负性情绪的作用后,T1时间点的儿童期创伤、心理韧性均能显著预测T2时间点的负性情绪;(3)低心理韧性水平下,儿童期创伤显著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高心理韧性水平下,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表明儿童期创伤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风险因素,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的预测。  相似文献   
817.
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其发展过程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18.
之前的相关研究表明相位锁定的脑电活动调节自我相关物主代词的认知加工。然而,非相位锁定的神经震荡是否参与自我相关物主代词的加工目前还不清楚。为了考察非相位锁定的神经震荡在自我相关物主代词加工中的功能性意义,我们要求被试完成一个标准/偏差刺激辨别任务,同时记录其脑电活动。小波分析的结果发现相对于非自我相关物主代词“他的”,自我相关物主代词“我的”引发了更大的 theta 频带(4~8 Hz)能量活动,这表明 theta 波的活动对自我相关信息加工中脑的大范围神经同步形成的功能性神经网络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19.
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简称TMT)认为,死亡恐惧为人类发展提出了新的适应性问题,多重机制因此进化而来以维护心理平衡。大量的实证研究验证了TMT的基本假设,但在解释死亡突显效应背后的动机上还存在争议。该文首先介绍了由文化世界观、自尊及亲密关系组成的三重防御系统,之后重点评述了批评者从认知闭合、意义维持、联结动机以及控制等视角对死亡突显效应背后真实动机做出的新的阐释,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当尝试将死亡觉知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所引发的不同效应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820.
无意识工作激励是指由外部环境自动诱导出个体努力行为的过程,并且这种自动诱导的过程无法被个体所内省。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无意识工作激励过程包括自动化评价,无意识行为模仿,态度、特质和刻板印象的激活,以及无意识目标激活等。从内在机制来看,镜像神经元理论可解释无意识行为模仿,无意识行为选择模型可用来解释无意识目标激励。未来应侧重研究无意识工作激励与有意识工作激励的关系,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并更深入地探索无意识工作激励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