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感觉整合是对不同感官信息进行选择、联系、统一乃至解释的加工过程, 它需要神经系统不同功能区域的共同投入与相互协调, 以实现多种感觉信息的时间捆绑以及全局性的预测编码。而γ神经振荡因具有反映神经皮层兴奋/抑制的平衡状况, 实现多感官信息的时间同步, 以及通过跨频耦合实现全局性预测编码的特点, 在多感觉整合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正常个体, 自闭症患者神经系统中的GABA中间神经元存在结构与功能异常, 导致γ神经振荡紊乱, 由此破坏了正常的时间同步以及预测编码加工, 并最终引发多感觉整合失调。基于上述因果关联, 未来研究可结合无创可逆性干预技术, 以γ节律神经振荡为生物反馈指标, 形成科学系统化的临床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徐禕  刘艺璇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11-172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新技术的采用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如何使员工面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任并接受新技术是企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现今学界虽已关注到信任在新技术采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但仍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特别是对于其内在心理机制的解释。为弥补这一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通过分析企业新技术推广情境下, 技术信任和领导信任对员工新技术接受的影响, 并引入了感知风险性与技术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 探寻信任影响的内在机制。此外, 还进一步探讨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 从而建构信任与企业员工新技术接受的理论模型, 为企业新技术的推广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31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的教养效能感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考察父亲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分别与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显著负相关;(2)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教养效能感和自身的民主关怀、专制粗暴、情感联系不仅分别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主观社会阶层感知高的个体更愿意保护环境并为环境活动贡献金钱.(2)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阶层影响亲环境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高社会阶层的个体物质主义程度较低并更加亲环境,而低社会阶层的个体则...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 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 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 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 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 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 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 在实验2中, 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 结果显示, 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 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 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 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 在实验3中, 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 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 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 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 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 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 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 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 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 进一步地, 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 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 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 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 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急性应激会增强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但急性应激是增强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还是损害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急性应激对威胁刺激注意偏向影响的认知机制。在进行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后, 应激组个体的状态焦虑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在注意偏向中, 应激组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比控制组更慢, 应激组和控制组在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上无显著差异。ERP结果上, 威胁刺激诱发应激组比控制组产生了更负的SPCN, 在N2pc上没有显著差异。应激组和控制组皮质醇增量的差异和N2pc、SPCN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 急性应激增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因为其损害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 这可能是因为急性应激损害了与注意解除相关的额-顶网络的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选取65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亲子依恋安全性问卷,考察了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并探讨了头胎子女的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二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能力感高于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能力感;(2)头胎子女的母子依恋能够调节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对于高母子依恋组的被试而言,有无二胎无法预测父母教养能力感,而对于低母子依恋组的被试来说,有无二胎能显著正向预测父母教养能力感。而父子依恋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对高母子依恋群体而言,有无二胎不影响父母教养能力感,而对于低母子依恋群体来说,家庭中有二胎会促进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加工速度、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从具有直接影响到只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记忆更新成分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年龄间的差异。在童年中期(7~9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不仅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还通过记忆更新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童年晚期(10~12岁),感觉运动加工速度和知觉加工速度不再对流体智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都是通过记忆更新和抑制/转换合成成分间接对流体智力起作用。青春期(13~15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只通过记忆更新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