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虚拟空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不连续性, 即在无连接型建筑单元的情况下各个单体间可直接通达的特性。本研究对人在不连续的虚拟空间中的再定向能力进行了探究, 将人类空间再定向能力的研究从现实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 并研究了人在不同虚拟现实设备中的行为表现差异。结果表明, 人在不连续的虚拟空间中能完成再定向任务, 而虚拟空间中建筑单元的几何信息对人在不连续虚拟空间中的再定向表现无显著影响, 但被试在桌面式虚拟现实中的成绩显著高于在头盔式虚拟现实中的成绩。这些结果表明了人对不连续的虚拟空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2.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孤独感问卷、意志控制问卷和抑郁问卷对688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5.62岁,男生314人)进行调查,考察了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之后,父母心理控制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孤独感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因此,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3.
熊新英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2):2-4
归属于精神医学研究范畴的惊恐障碍患者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内科,频繁使用急救医疗服务,是误诊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本文探讨了惊恐障碍患者去综合医院就诊的必然性和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危害性,提出了综合医院医师掌握该病诊治方法,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4.
去焦点化是指通过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 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个体认知判断和情绪影响的一种策略。如何利用去焦点化减少聚焦错觉对体验幸福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提升体验幸福, 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 可以通过去焦点化策略, 减少个体对不同类型消极情绪的聚焦错觉, 以达到提升体验幸福的目的。其心理机制可从注意分散假设和情感加工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 (1)一般去焦点化与自我相关去焦点化的比较与探讨; (2)去焦点化对后续体验幸福的影响; (3)重新聚焦对个体体验幸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 463 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影响家庭作业努力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均在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和数学家庭作业努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可以通过数学控制感分别经积极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多重中介来预测数学家庭作业努力。研究表明,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均是其家庭作业努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6.
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一年和一年半两个时间点,对极重灾区的11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探讨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在时间进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震后一年和一年半的教师,其PTSD水平较低,PTG水平中等,两者具有一定稳定性;(2)在同一个时间点上,PTSD和PTG的相关不显著;(3)震后一年的PTG能显著负向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SD,而震后一年的PTSD不能显著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G。成长对于长期的创伤后负性应激降低有积极作用,可采用积极的视角来进行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57.
熊韦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9):49-50
正念疗法是一系列以正念思想为基础的心理疗法的总称."注意当下"与"不作评判"是"正念"疗法的两大理论要点."正念"疗法在美国产生与发展,其外因是禅宗在美国的广泛传播,其内因是传统心理疗法的局限."正念"疗法的理论谬误在于抛弃了禅宗的理论内核,而仅继承了其形式外壳. 相似文献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