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Zhang  Jie  Zhong  Shuchang  Zhou  Liang  Yu  Yamei  Tan  Xufei  Wu  Min  Sun  Peng  Zhang  Wei  Li  Juebao  Cheng  Ruidong  Wu  Yanfei  Yu  Yanmei  Ye  Xiangming  Luo  Benyan 《Neuropsychology review》2021,31(3):402-418
Neuropsychology Review - While conv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linguistic roles of white matter tracts, detailed associations between white matter alterations of dual pathways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2.
Huang  Xianhong  Hua  Le  Zhou  Xueyang  Zhang  Hao  Zhang  Meng  Wang  Sheng  Qin  Shangren  Chen  Jie  Wang  XiaoHe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21,30(6):1416-1427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home environment, defined as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parent education level, household income), student resource-mediated SES (access to nutritional resources and cognitively stimulating experiences), read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with homework on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iding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in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is study included 3200 Grade 3–6 students from 8 elementary schools in Hangzhou City. Assessments included questionnaires that evaluated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family SES, resource-mediated SES (dietary behavior and the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read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with homework. The effects of the home environment on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verall, 80.6% of students had a medium or better quality of life. Young age (Grade 3 or 4), female sex, household income of 10000–15000 RMB, high breakfast consumption, daily intake of fruit, a balanced diet, and good reading habi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P?<?0.05), while overuse of electronic devic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P?<?0.05). Dietary behaviors,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read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with homework directly affected quality of life. Family SES indirectly affected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should have access to good nutrition and cognitively stimulating experiences to enhance their well-being and provide them with social and academic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3.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14.
双眼瞳距使得空间某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的成像存在微小位置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是立体视知觉的重要信息来源。对双眼视差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始于18世纪初, 迄今已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近年来, 双眼视差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用电生理、脑成像技术考察双眼视差在视觉背、腹侧通路的模块化表征, 其脑区表征反映出视觉系统的层级式、平行式加工规律。其二是应用知觉学习范式研究双眼视差的可塑性。未来研究应综合脑成像和神经调控技术考察双眼视差的神经机制及其学习效应, 包括双眼视差与多种深度线索间的信息整合和交互作用。应用方向上, 可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训练范式, 实现立体视力的康复和增强。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揭示群体规范和公平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提升儿童-青少年在群际互动当中的公平感知与规范执行, 是教育心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先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采用问卷法, 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2)大多采用情景实验, 聚焦社会互动的最终行为输出端, 无法实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决策的动态进程; 3)脑成像研究仍以fMRI技术为主, 侧重于评估认知加工潜在的脑区激活模式及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 缺乏对群际公平规范执行中大脑激活动态模式的精确把握。针对这些不足, 本项目从资产分配情景出发,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联合运用认知、行为、眼动和电生理等多层次测评手段, 对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发生过程进行认知解析, 探讨认知控制和心智化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其心理发展轨迹。研究结果将服务于中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公正感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杨洁  张露  黄勇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4):523-534
互联网企业通过营造快乐愉悦的玩兴氛围, 推动员工持续创新, 以期组织目标的实现。然而, 现有玩兴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 缺乏实证研究, 进展相对缓慢。在回顾组织管理领域玩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研究一基于组织氛围理论和玩兴活动特征, 开发中国情境下互联网企业的团队玩兴氛围量表。研究二立足于团队层次, 依据资源保存理论重点探讨了玩兴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作用机制。研究三从创造力成分模型出发, 引入个体思维方式和多重认同, 探讨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发展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团队玩兴氛围的概念, 促进了玩兴氛围理论的发展, 为互联网类企业营造玩兴氛围以激发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密集追踪数据通常蕴含了心理过程的详细变化信息,反映了某些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时变效应模型用函数替代恒定的系数,可描述密集追踪数据中随时间推移心理的动态变化过程和时变效应,是分析复杂心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在介绍时变效应模型的原理后,通过模拟研究考察模型的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量增加可降低函数估计的误差;(2)惩罚样条法的节点数选择与函数的复杂度有关,函数越复杂,所需节点越多;(3)样本量与节点数对函数估计误差的交互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应探讨测量次数、数据分布形态、数据缺失等如何影响模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 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 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元音、辅音)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产生影响, 但少有研究考察叠音这种语音结构特征的作用。从婴儿图式的角度, 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 并检验其作用机制和边界。具体内容包括:(1)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品牌知觉(物理特征知觉、心理特征知觉)及其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检验内部语音特征和外部线索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与消费者知觉之间的调节作用。(3)检验产品类型特征和消费者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和消费者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