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中西医结合对西医临床思维的影响。对于慢性病中医注意病人的主观症状,与病人就医的缘由一致;西医重视客观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其判断结果有时未必能被病人接受。近年来西医开始重视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实中医的辨证指标有很多就是针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的整体观念同样体现在急性感染的治疗中,现代研究显示,清热解毒法除祛邪外也兼顾扶正。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西药合用,但须注意合理应用,避免合用的不良效果。  相似文献   
32.
研究者的经济利益冲突对医学临床试验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依据美国的研究成果,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分析了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的主要经济利益,揭示了这些经济利益如何对研究的设计、执行和报告产生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3.
研究者的经济利益冲突对医学临床试验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依据美国的研究成果,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分析了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的主要经济利益,揭示了这些经济利益如何对研究的设计、执行和报告产生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4.
牙髓病的发生原因遵循多因素的模式,牙髓病的治疗方案的研究历程顺应该病发生原因研究进程和认识,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体现了技术更新的跃进方式更新和渐进形式更新,说明一项新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转换,而疾病的防治需要科学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35.
医学发展呼唤原始性创新.大自然是人类创新的不竭源泉,国际上仿生学研究如火如荼.为了强化将仿生方法、仿生技术贯穿到科研创新的全过程,引导医学科技人员巧妙寻找源头创新,率先提出创立仿生医学体系,并初步建立起仿生医学的学科框架,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和判断发展趋势,为我国在仿生医学学科领域的领先作用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6.
现有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为了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先心病的学科发展,建议重新构建先心病学科新模式,将先心病独立成科,内外科融为一体,使先心病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7.
以往研究表明幼儿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路标等非几何信息,主要依赖几何信息进行再定向。即使能利用路标信息,也只是建立了靶物体与路标之间的直接联结,而不是用于空间再定向。本研究在矩形房间的四角设置颜色不同的档板作为路标线索,以平均年龄为3.5岁的幼儿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幼儿可以整合利用空间中的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即使只有路标信息,幼儿也能依赖路标信息结合左右方位感准确地再定向,这些结果表明幼儿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中的路标信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方位。  相似文献   
38.
强迫症已经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模型在成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实证支持,但这个模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相对较少.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界定及其流行病学调查出发,回顾了强迫症认知行为理论的解释及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认知行为理论实证研究,最后对该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本<周易>简35-36为<讦>卦,其"讦"字凡八见,传本<周易>作"蹇",阜阳汉简本、帛书本均作" ",汉石经则作" 寋 ";又王逸注<楚辞·离骚>、李善注<文选·辨亡论>等,则引<蹇>六二"王臣蹇蹇"作"王臣謇謇",是"蹇"似又可通"謇",异文甚多.<易传>释"蹇"为"难",后世注家多从之.惟考时贤所论,颇有以竹书本之"讦"为正,释<蹇>为专言直谏之卦者.今不揣谫陋,拟为"蹇"之异文作一平议,并就文献征例、卦爻辞义、卦序结构、卦象诸端,考辨<周易>"蹇"之确义.  相似文献   
40.
本文提出了期望差异效应的概念并细致阐述了期望差异效应可能是导致风险沟通障碍的原因。期望差异效应是指处于同一情境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期望与另一方自我期望之间的差异。围绕上述问题,研究者在阐述了期望差异效应的含义以及期望差异效应可能的心理表征和认知根源之后,细致分析了期望差异效应的强化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风险沟通障碍。有关期望差异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界定期望差异效应的心理表征,确定期望差异效应的测量工具,探索期望差异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期望差异效应与风险沟通障碍的关系等都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