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成就是获得自控能力,即根据情境的要求来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要求的顺从,并且做出积极适当的行为。顺从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文在纵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叙述了对儿童顺从行为研究的内容、已有成果、研究思路及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
雷怡  夏琦  莫志凤  李红 《心理学报》2020,52(7):811-822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93.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脆弱基础和错误主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是世界旅游组织为促进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给21世纪的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制定的一个参考框架,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规范》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响应,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就《规范》本身而言,存在着两大问题:其一,旅游权利论不能为《规范》提供坚实的伦理基础;其二,支持市场经济的错误主张阻碍《规范》的执行。  相似文献   
94.
天然自身抗体(NAA)是指在没有任何抗原主动免疫的情况下,正常机体内存在的针对一种或多种自身抗原的抗体,具有多种功能。自Landsteier提出正常人血清中存在NAA以来,人们对NA的认识由浅到深。有研究认为天然自身抗体的基本功能为调控正常机体的自身反应,维持免疫自稳态的平衡,阻止病理性自身免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尊重是对公民个体同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价值的肯定性态度和行为,是对公民人格和尊严的“认可”、“尊敬”与“重视”;“真实尊重”的形成有赖于真实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真实平等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尊重与相互尊重不仅是制度对公民个体的道德诉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关系在道德领域的现实要求,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大力提倡和加强公民尊重教育,将赋予公民个体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权利感,进一步增强公民道德的内在基础,促进公民社会和谐人际关系与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
The idea that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wo subtypes of aggression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should be different is popular, but the common influential factors have not been examined. Such an examination could help underst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agg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motivation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ve motivations over time. The present study argued that angry rumination would be a common influential factor for both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In addition,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consequences (CFC) may moderate the longitudinal effect of angry rumination on proactive aggression. Tw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In Study 1, a cross-lagged analysis with a 6-month interval was employed. A total of 50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46% male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s twi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a 6-month period, angry rumination predicted reactive aggression but not proactive aggression. Furthermore, reactive aggression predicted angry rumination over time. In Study 2, a moder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another 437 participants (130 males). The results partly supported our hypotheses, indicating that CFC-immediate (CFC-I) moderated the longitudinal effect of angry rumination on proactive aggression. The present results extended prior research regarding the predictors of proactive and reactive aggression and may contribute to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ve motivation. In addition, our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high CFC-I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motivation change from reactive aggression to proactive aggression.  相似文献   
97.
为考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成熟度量表等对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既能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也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到就业压力的调节,就业压力调节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群际接触研究中存在的“积极偏向”阻碍了对群际接触的全面认知, 因而, 近年来消极接触开始被纳入研究之列。当前的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研究以问卷法为主, 另外还涉及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实验法。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分别会提升和恶化群际关系, 群际情绪、群际信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权威主义、亲密性起调节作用。在积极接触效应和消极接触效应的关系上, 存在不对称性检验和交互作用检验两种研究思路, 并均得到了实证研究证据的支持。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不同效价接触, 尤其是消极接触的泛化效应, 拓展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的效应范围, 完善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的作用机制, 并进一步探索影响积极接触和消极接触不对称性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
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有必要从把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关系入手 ,加深对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一些人们容易产生困惑的深层次问题 ,即 :宽与窄、古与今、旧与新、内与外、名与实等。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 among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a sample of 782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sing the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Scal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SSPS-AS),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 Checklist (ASLEC),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MPSSS), and Symptoms Check List 90 (SCL-90). As predicted, results from cross-sectional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r 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 alternative stress-moderation model was not sup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