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13篇
  19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工作记忆状态下脑电能量及皮质联络功能的变化特征。被试为从社区选取的35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34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简单计算回忆方法,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会引起4.0~18.0Hz范围内功率值的改变,且MCI组高于正常对照组;MCI患者在中央、顶、颞叶的半球间相干系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MCI患者可能存在中央、顶、颞叶皮层的功能减退,工作记忆状态下通过代偿机制仍能维持加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2.
假言推理的否定词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假言推理中的4种否定词效应,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被试在进行假言推理时,对前提或结论所表示的事件加进了否定词, 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效应。研究发现,范畴前提含有否定词,被试更难做出正确的推论;如果结论中含有否定词,被试却更容易做出正确的推论。为此,心理模型理论,规则理论,概率模型理论以及我国的学者对该问题都作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213.
关于隐喻的研究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并且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迄今隐喻已经成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国外隐喻的理论发展、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总结了目前隐喻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隐喻理论从早期的局限于语言修辞的传统理论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现代认知理论,从揭示隐喻“靶”事物和“源”事物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到隐喻对事物逼真性的构造理论,这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然而目前对隐喻应用和研究仍旧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者的工作大都局限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在使用隐喻思想进行的设计和评价时也仍旧缺乏一个操作性的参照基准,因此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对于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提供隐喻研究和应用一个整体的框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14.
118名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被试参加"位置法"记忆训练,在训练前后对被试进行了一些认知功能的测查,以探讨被试的年龄及认知能力诸因素对记忆训练效果的影响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①训练前字词和图形记忆成绩、"数字符号"测验成绩与训练后记忆成绩相关极其显著,"词汇"测验成绩和想象力与训练后记忆成绩的相关也达到显著性水平;②年龄与训练后记忆效果的关系是非线性的;③除"词汇"成绩外,各项认知成绩均可预测训练后字词记忆成绩,训练后的图形记忆迁移效果可由"数字符号"测验成绩预测。  相似文献   
215.
时琴琴  周思洋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11,34(6):1516-1519
摘要:通过流行病学测查,探讨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差异。采用SDQ(长处与困难问卷)对4500名7-10岁儿童进行大样本筛查,应用K-SADS-PL量表和DSM-Ⅳ诊断标准对其中263名高危儿童进行临床评估,诊断出119名儿童ADHD。诊断出的ADHD儿童中,男性与女性的比率大约为2.22︰1,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混合型儿童ADHD的多动性不能得分显著高于注意缺陷性;混合型ADHD的社会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注意缺陷型和多动型。7岁儿童ADHD的多动情况显著低于8岁、9岁。ADHD共病率为12.6%,ADHD儿童伴有学习困难的比例为43.2%。  相似文献   
216.
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影响的测量方法和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心理机制和特点,文章认为对这种心理机制的理论探讨经历了四个阶段,元分析表明暴力电子游戏增加了游戏者的攻击行为、攻击认知、攻击情感、生理唤醒,最后文章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17.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别代表了世界神话的伦理化和非伦理化的两端。具体体现在:一是对神和英雄的塑造上的尚“德”与尚“力”;二是神和英雄形象的世俗与严肃;三是神和英雄是崇尚个体意识还是群体精神;四是对神祉和英雄评价上是坚持善恶二元对立的价值观,还是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观。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伦理性和非伦理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18.
探讨幼儿在准确性线索和共识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特点。实验1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88名4~6岁幼儿,采用对物品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而5~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2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94名4-6岁幼儿,采用对人格特质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5岁幼儿对两类线索没有做出偏向性选择,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3采用被试内设计,探讨5岁幼儿对两个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相关结果。结论: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幼儿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19.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and family interaction are highly related. Parental over‐control and over‐protection influence children's excessive anxiety over being laughed at. Conversely, parental attachment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children's gelotophobia. However, is it the style of parenting or the outcome of parenting (i.e. attachment) that influences a child's gelotophobia?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present stud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lotophobia, perceived parenting of children and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ttachment between parenting and children's gelotophobia, using a sample of 373 high‐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ing highly communicative and close attachment completely weakened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arm, caring parenting and the child's gelotophobia; moreover, being highly communicative and close attachment, together with over‐protective and over‐controlling parenting, influence children's gelotophobia. In sum,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parent–child attachment has a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n perceived parental care and protection and children's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相似文献   
220.
In Japan, as in the west, suggestion theory was the predominant theory of hypnosis, and suggestive therap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f not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psychotherap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le the use of suggestion was met with objections on both scientific and moral grounds in the west, it was seen in a more positive light and ha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therapy in Japan. With regard to the contexts of suggestion, suggestive power, suggestibility, and the effects of suggestion,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distinctive con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suggestion developed by analogy with existing ideas about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articularly with the concept of kanka (assimilative transformation) in Japan. They provide an interesting comparison to the western ideas of suggestion, helping us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articularity of western dynamic psychiatry and psychotherapy, particularly their presumptions about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