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性别身份是个体对于自身性别文化含义的理解,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个性途径的研究传统下,性别身份模型从传统的单维度结构发展成将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维度的双维度结构,并产生了一种新的性别身份类型——“双性化”。随着性别身份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身份的测量方法也从基于主观报告的经典量表测量,逐渐发展出了主客观结合导向、客观导向以及情境导向等新型测量思路。  相似文献   
972.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 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 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相似文献   
973.
要求中国被试基于对中国面孔图片的第一印象对图片中人物进行人格判断,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平行分析的方法,探究面孔中的人格知觉维度。结果发现,中国被试知觉本族男性、女性面孔时存在“亲和性”和“能力”两个人格知觉维度。初步揭示了亲和性维度具有跨文化的共性,并提出更广义的能力维度,其内容包含支配性特质和坚韧性特质。  相似文献   
974.
975.
"脑死亡=死亡"生物医学定律的逻辑论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具有顽固自律性、可多次复苏性、功能可人工替代性、可多次置换性四大特点,因而已失去作为死亡判定权威器官的地位.而大脑由于具有统领性、损坏后不可恢复性、功能不可替代性、全脑不可置换性四大特点,已替代心脏成为死亡判定的靶器官."脑死亡=死亡"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976.
《搜神后记》中的丁令威故事,后世广为传播。据考证可知丁令威为历史上真实的道教人物,西晋豫宁(今江西省武宁县)辽东山人,不是辽宁辽东人。生于三国吴国后期,去世于东晋建武元年,七岁时于豫宁南山修道,后入阁皂山,传人散布福建。又曾于湖南石门、醴陵修道。东游至苏州,留有丁令威宅及后裔。又任泾县令,辞官后于姑孰灵虚山修道,于此辞世。  相似文献   
977.
六艺与六经的关系,乃课程与课本的关系,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六艺除了六经还包括解释六经的传.经之得名,乃对传而言,并非推崇六艺的产物.六艺是从课程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六经是从课本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汉朝人在使用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概念的时候,有时是从课程的角度出发的,有时是从课本的角度出发的.至于六艺为何会出现礼、乐、射、御、书、数和诗、书、礼、乐、易、春秋两种不同说法,则与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有关.  相似文献   
978.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some of the most pressing threats the world is facing nowadays. In this context, motivating individual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becomes highly relevant. One strategy is to harness people's pro-environmental dispositions (e.g., biospheric values, pro-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lthough acknowledging the need to behave pro-environmentally lies at the core of these disposition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reflected in day-to-day pro-environmental practices fluctuates to a great extent. How to bridge this gap between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s in pro-environmentalism? This research tests a novel psychological solution, that is, to heighten subjective feelings of power. Power depicts people's control over their own and others’ outcomes. Two studies (total N = 338, with n = 200 in Study 1 and n = 138 in Study 2) manipulated people's situational sense of high versus low power (by recalling and writing about relevant incidents), measured pro-environmental dispositions (biospheric values in Studies 1 and 2; attitude toward a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ause in Study 2), and examined their effects on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spending time on environmental persuasion in Study 1 and spending money on environmental donation in Study 2). Overall, both studies revealed that pro-environmental dispositions predicte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but only when the actors were prompted to experience a high instead of a low sense of power. The findings illuminate power as an important and viable communication tactic—to orient people toward their dispositions and practice what they preach in pro-environmentalism.  相似文献   
979.
研究考察了自我表露热情与能力是否对人际吸引存在不同影响。通过两个实验发现,自我表露热情对社会吸引影响更大,自我表露能力对任务吸引影响更大,但表露负面热情也会显著削弱任务吸引,且表露正面热情与能力在社会吸引上的差异在男性身上不再显著。研究表明,自我表露热情与能力对人际吸引存在不同影响,且会受到表露内容效价与表露者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980.
以维吾尔族、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预实验选定概念词和属性词以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中华民族认同水平,采用问卷测量被试的外显中华民族认同水平,讨论内隐和外显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维吾尔族与藏族学生均具有积极的中华民族内隐认同,内隐效应不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且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是相互独立的结构。应通过群际接触等方式不断内化中华民族内隐认同,以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