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6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81.
The study found that a connection exists between rhetoric and therapy because both fields are interested in using language as a tool for generating change. Persuasion is viewed as inherent in human communication, even though people do not necessarily intentionally attempt to persuade others. Following a brief (but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tance which infor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hetorical techniques in therapy, three pragmatic exemplars are offered to demonstrate the employment of two classical rhetorical concepts, the parastasis catalogue and syncrisis.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Sandra Kodner, MS for 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相似文献   
582.
Dr. Digby Tantam MA  MPH  PhD  MRCPsych  MIGA 《Group》1991,15(1):23-27
Group-analytic psychotherapy focuses on the making and maintaining of close, emotionally fulfilling relationships. Its practitioners attempt to fuse an individual and a whole-group perspective, and seek to provide the enabling conditions for fr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group members. The group-analytic approa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many experiential groups on psychotherapy training courses are conducted on group-analytic lines. The Institute of Group Psychotherapy in London recognizes eight one-year courses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specifically oriented to group-analytic theory and methods. These courses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psychotherapy to over 300 professionals of varied backgrounds every year. There are also two co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at provide a full training in group-analysis and group-analytic psychotherapy, and 11 courses on the continent of Europe. The number of courses is growing and there is now a European Group-Analytic Training Network providing formal links between them. Results of a postal survey indicate that few (10%) attenders at a one-year course have a negative response and that many (85%) recommend the course to colleagues. The efficiency and therefore reduced cost of group teaching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a group experience may b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is type of training.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presentation at an Open Session on Training in Group Psychotherapy: The Quest for a Viable Model at the American Group Psychotherapy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Boston, February 1990.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author's own views and is not an official statement of the Institute of Group Analysis [London]. However, members and staff of the Institute have made helpful contributions to the author in preparing it. He is especially grateful for the assistance of Mrs. Liesel Hearst (Chairperson, Overseas Training Sub-Committee, Institute of Group Analysis, London), Dr. Keith Hyde (Convenor, Manchester Course in Group Psychotherapy), Fr. Jim Christie (Convenor, Glasgow Course in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Dr. Vivienne Cohen (Chairperson, Training Committee, Institute of Group Analysis, London, in preparing this paper. The questionnair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Training Sec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  相似文献   
583.
大跃进以来,教育革命在1958年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教学內容的改革中去,也就是說,根据“四个适当”的精神,对学校的制度、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改革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了。但是一般人认为数学改革比较困难,原因是数学教材本身的系統性比較強,难以变动,同时中、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最为困难,而提早学习是否为学生所能胜任,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所以要变动中、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584.
循证医学时代安慰剂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慰剂的治疗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但是对于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却一直存在争议。在循证医学兴起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安慰剂的作用及不足,以及在临床试验中应该如何应用安慰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5.
说服效应是指面临说服性信息时, 个体态度发生转变并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一种现象, 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政治选举、生活消费及商业广告等领域,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说服效应的两个主要理论模型包括双加工模型和自我功效理论。信息源的可信度、情绪、信息框架、社会网络、事件卷入度等是影响说服效应的主要因素。说服效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公开承诺和自我控制。未来的研究应该从说服效应的产生根源、特征成分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586.
失用性失写是指人们知道该如何书写, 但实际上却不会书写或错误书写的一种现象。失用性失写涉及的神经网络包括皮层与皮层连接、皮层与皮质下连接。其中前者包括额-顶叶相关脑区的连接、顶-枕叶相关脑区的连接以及额-顶-枕相关脑区的连接, 这些神经网络分别负责操作空间表征图像、回忆以及检索字母的形状等; 后者包括小脑与额-顶叶的连接、左丘脑-大脑皮质的连接以及纹状体-内囊-左额顶叶的连接等, 它们分别与图像输出程序、书写运动过程、操作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字素形成过程等有关。今后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完善失用性失写的研究范式、深入探讨失用性失写的心理机制以及推动其康复工作的开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587.
588.
马力  焦捷  陈爱华  姜翰 《心理学报》2011,43(3):322-337
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反认同有相关的心理机制(如员工对自尊的追求)与社会基础(如组织身分的多样性), 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构念。在个人建立自己的社会身分时, 认同体现了“求同”、而反认同则体现“存异”。基于理论分析所构建的法则关系中, 二者具有不同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对5家企业250名员工的问卷研究发现, 对组织认同的员工会更倾向于主动维护组织利益, 而对组织反认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嵌套的系列结构方程结果表明二者分离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 好于将二者合并的模型, 验证了这两个构念不同的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589.
大量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词在阅读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有别于英文等拼音文字, 中文文本的词之间没有空格分隔。在没有空格辅助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者是如何进行词的切分呢?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1)介绍了一些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的心理学证据; 2)报告了词切分的认知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一个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模型; 3)简要回顾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词切分研究, 并指出了与心理学中词切分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可能促进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590.
行为决策中的默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认效应指的是当存在默认选项时, 人们决策时倾向于保留默认选项而不做出改变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器官捐献政策、退休金储蓄计划和消费决策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 研究者主要从损失规避、质询理论、暗含的推荐和神经心理机制四个方面解释默认效应的形成机制。默认效应还受到努力成本、默认选项的框架和个人经验等因素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深入探讨默认效应的产生根源、加强其跨文化研究以及拓展其应用领域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