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陈文洁 《现代哲学》2002,(3):124-128,112
中国古代道家(教)常常或隐或显地体现出对内体的肯定甚至眷恋。本文从中国古代的魂魄二元灵魂观入手考察其身体观及对灵肉关系的看法,并选取《庄子》逍遥境界与道教的成仙信仰这两种迥异于西方的超越样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展露其“肉体关怀”的真正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33.
本论文集中探讨柏拉图哲学中的Notbeing概念。这个概念在“虚无”和“虚假”这两个语义之间的混淆使得柏拉图的哲学论证在多个场合出现困难。首先,它反映在《国家》第五卷中关于“意见”(doxa)的对象问题上;然后,它出现在《泰阿泰德》中在关于“虚假的意见”之可能性问题上;最后,在《智者》中,柏拉图试图彻底澄清这个问题,并最终以他特有的方式解释了Notbeing的“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