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5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考察焦虑情绪状态对老年个体基于位置和基于颜色返回抑制的影响。被试为22名焦虑老年者和21名正常老年者,实验为E-prime软件编程、返回抑制为范式的行为实验。实验任务要求被试辨别靶刺激的颜色,记录被试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焦虑组老年者和正常组老年者均出现了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且两组效应量差异不显著。(2)正常老年组出现了基于颜色的返回抑制,焦虑老年组并未出现该效应,且两组的效应量差异显著。因此,焦虑作为一种负性的情绪状态,影响了老年组被试基于颜色特征返回抑制的出现,导致被试对于相同颜色的抑制失败,而基于位置特征返回抑制的出现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2.
大鱼小池效应(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是解释不同教育情境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一个特定概念,Marsh将其定义为:能力同等的学生,在平均成绩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的学业自我概念较低,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则学业自我概念会较高。大鱼小池效应包括学生采用概括他人和特定他人的比较标准所分别产生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社会比较对学业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特定影响。大鱼小池效应的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的改进、调节变量的控制和跨文化比较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93.
为揭示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及所受因素影响状况, 用自编问卷调查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情感素质呈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 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自立感、自尊感、成就感等水平较高, 正直感、宽恕感、人文美感、表达自己情绪能力等较低; 不同性别、获奖经历、学科研究生的情感素质有结构性差异; 核心价值观认同、对舆论关注、人际关系、自我要求等对其情感素质有正向影响; 研究生理智情感等高于本专科生。总之, 当代研究生情感素质总体尚好, 各部分发展不均衡, 发展水平受社会、人际和自我等多方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4.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对426名流动儿童进行四次追踪测查,旨在考察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流动性和教育安置方式的流动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心理弹性对孤独感变化的促进性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呈线性下降趋势;(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孤独感起始水平显著高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流动性高的儿童的孤独感起始水平高于流动性低的儿童,但流动性和教育安置方式对孤独感的发展趋势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不仅能显著预测更低的孤独感起始水平,同时也能显著预测更快的孤独感的下降速率。本研究启示,增加进入公立学校学习的机会、降低流动频率和提升心理弹性对降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蔓延是卫生工作者和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 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社会资本理论这一全新视角下, 分析如何构建社区慢性病防治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 改善人际网络关系。社区慢性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将为社会资本的重组和再生形成助推器, 并有助于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 同时, 对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建立互信互利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视觉和时间知觉线索对突发外部姿势干扰下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肌肉和姿势肌肉预期姿势调节(APAs)和补偿姿势调节(CPAs)的影响, 本研究被试分别在视觉和时间线索引导下完成经典落球试验, 同步采集右侧动作肌肉肱二头肌和姿势肌肉腰部竖脊肌和腰部多裂肌的sEMG信号, 计算被检肌肉APAs发生率、预激活时间和CPAs反应强度。结果发现, 视觉线索可以引发动作肌肉和姿势肌肉APAs发生率明显增加, 预激活时间明显提前, 以及动作肌肉CPAs反应强度明显减小; 而时间线索主要引发动作肌肉预激活提前, 对姿势肌肉APAs和CPAs无明显影响。该结果表明, 视觉和时间引导线索对突发外部姿势干扰条件下人体姿势肌肉和动作肌肉的中枢运动控制具有不同的作用。视觉引导线索能够明显增加姿势肌肉和动作肌肉预激活发生率和提早预激活时间, 表现出明显的“视觉线索预激活优势现象”; 而时间引导线索主要引发动作肌肉预激活提前, 对姿势肌肉APAs和CPA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8.
99.
100.
3~9岁儿童人格特质稳定性理解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情境故事法对281名3~9岁儿童对不同类型的消极或积极特质稳定性的理解进行了个别测查,使用了“性质-类型-性质”的特质推理研究范式,任务涉及跨时间稳定性和跨情境一致性两个层面的考察。五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9岁儿童对于特质稳定性的理解表现出随年龄发展稳定观不断增强的趋势,4岁可能是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由不成熟向成熟方向发展的关键点;此外,研究验证了年龄与特质性质的交互作用,也发现了问题类型和特质类型对特质稳定性理解的调节作用。这些特点与年幼儿童获得的心理知识和对特质发展影响因素的觉知有关,也可能与整个文化系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