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186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魏连娣  李晓东 《心理科学》2005,28(3):594-597
使用2-AFC任务,对汉语短时识别中的偏好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识别中存在偏好效应;偏好效应受词频变化的影响,高频时有更大的偏好效应;本实验的偏好效应不受启动词加工水平的影响,说明它是在一种纯的内隐记忆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52.
识破诡辩的"附会"把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会,亦称傅会,主要指把互不相关或关系甚远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进行连类比附。它不是谨慎地探究事物相关因素,而是在玄虚拟议中取譬事情与诡辩求理,得出认识结论往往似是而非,甚至不着边际。很少让人_下子能够洞彻事理或茅塞顿开,没有务实的求证原理。但是,不可小瞧附会的负面影响作用,其取譬思维模式渗透在人们的实践生活中,影响着许多人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3.
周齐 《周易研究》2016,(4):54-63
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图型表达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图型的佛学阐释和易学图型太极图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图型发展中的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图型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图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图型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的图型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图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图型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的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的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图型法的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图型法阐释,略窥所涉图型演进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针对以往对不同符号形式数字数量表征的ERP研究只应用以反应为原点分段平均分析方法,以及忽略对后期符号效应观察,从而造成对数量表征的考察不完善的状况,本研究利用ERP技术,结合借助潜伏期平移思想的以刺激为原点的分段平均方法,对阿拉伯与汉字小写的两位数数字的数量大小比较任务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在编码表征阶段存在差异,ERP结果中符号效应与距离效应无交互作用,但是在距离效应出现的同时仍然存在符号效应,说明不同符号形式数字的数量表征并非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5.
陈伟 《学海》2008,(3):55-61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提出的独特问题,它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法理基础,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国本.党与人大的规范关系可以概括为"权力在人大,权威在共产党".这一规范关系基于权力与权威的明确区分,它通过对人类历史上成功政治实践的考察而提出,既符合我国国体及宪法性文件的实质精神,也符合我国政治实践的基本经验.在实践层面,按照权力与权威分立互补而统一于宪法的政体设置,可以实现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6.
我们通常利用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如视觉、听觉、嗅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信息.为了确保对环境的正确感知,大脑必须把对同一物体特征进行表征的不同感觉信息整合成一致的、稳定的信息.以往的研究证实不同感觉信息之间是以统计最优化的模式结合的.文章首先综述了在贝叶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计最优化模型以及其行为实验验证方法.然后,介绍了相关的神经成像研究结果和具有生理意义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讨面孔认知中内部特征和加工时间对种族判断的影响,采用面孔种族评价任务,选用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内部特征替换部位,刺激呈现时间,以及种族三个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被试来说,面孔种族信息的获取是一个随时间不断累积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鼻和口特征并不能提供有效的亚洲和高加索种族信息,眼部特征和构型信息在加工中...  相似文献   
58.
A study of the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 in American 3- to 5-year-olds was replicated with Chinese 3- to 5-year-olds. The error patterns, age changes, and absolute levels of performance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samples. 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this distinction may be a universal, possibly age-linked development that is probably fueled by experiences with appearance-reality discrepancies that are available in all cultures.  相似文献   
59.
Hemispheric predominance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e visual perception of alphabetic words. However, the hemispheric processing of lexical inform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ading performance are far from clear. In the divided visual field paradigm, participants were required to judge the orthography, phonology, or seman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were presented randomly in the left or right visual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a right visual field/left hemispheric superiority in the phonological judgment task, but no hemispheric advantage in the orthographic or semantic task was found. In addition, reaction times in the right visual field for phonological and semantic task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ading test sc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hemispheres involved in the orthograph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at the left lateralize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s important for Chinese fluent reading.  相似文献   
60.
当今,命题模态逻辑作为一种标准的形式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然而,与命题模态逻辑不同,通常的一阶模态逻辑语言的表达力是不充分的,这是许多重要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这些重要问题包括:模态逻辑中没能出现与经典逻辑相媲美的赫伯兰(Herbrand)定理、非严格指称问题、同一性问题、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动态逻辑的指派表达等等.美国当代逻辑学家、证明论专家菲汀(M.C.Fitting)充分认识到通常的一阶模态逻辑表达力不充分所产生的弊端,他通过把谓词抽象引入通常的一阶模态逻辑的语形和语义,以一种极其简单和自然的形式加强了一阶模态语言的表达力,从而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本文首先介绍谓词抽象的基本思想及其简史,然后重点阐述谓词抽象在模态赫伯兰定理以及其他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