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9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传统依恋理论认为个体依恋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无论在信息加工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 个体依恋模式均表现出二重性, 即既具有相对稳定性, 又具有情境敏感性。个体在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依恋模式是个体相对稳定的特质性依恋和情境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恋启动研究中特质性依恋特征与依恋启动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理解依恋二重特征及其关系提供了窗口。依恋系统激活的两阶段模型为整合和解释这些相互作用模式提供了框架。未来研究应优化依恋二重特征关系研究中启动效应的操作检验, 考虑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的交互作用, 关注高焦虑群体内的依恋差异, 以理析依恋二重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同时关注依恋策略影响依恋启动效应的时间进程, 探究依恋二重特征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2.
重新激活已经储存的记忆会重返暂时不稳定的状态, 需要经历重新稳定, 称为记忆再巩固。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多种行为手段破坏、强化或更新原始记忆痕迹, 这为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情绪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然而, 即使在简单的实验模型中引发记忆再巩固的条件也是复杂的, 这给临床转化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设置更具生态效应的基础模型, 寻求引发以及干预再巩固的最佳方式, 从神经生理、细胞分子层面进一步深化其内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3.
张静  陈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2):305-315
身体自我表征中的身体拥有感(即我的身体属于我的感受)问题一直是自我意识研究的核心话题。大量的已有研究表明, 身体拥有感的体验涉及不同感官信号的整合, 当前大多数研究只重视视觉、触觉等外感受的作用, 一方面忽视了内感受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两类感受整合的关注。橡胶手错觉实验和身体障碍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外感受和内感受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支持了身体拥有感的可塑性假设, 自由能量原理认为身体拥有感形成的基础是大脑不断评估更新可能性表征来维持稳定。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改善内感受的测量和刺激呈现方法, 探索影响内感受的高阶认知因素以及关注某些神经症患者的内感受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4.
身体表征是一种内部结构,它具有追踪身体状态并对其进行编码的功能。这种结构可以对身体进行错误的表征,并可以从身体中分离出来。来自海豹肢症与躯体失认症等方面的病例,证实部分身体畸形与脑损伤患者的身体表征存在分离;来自橡胶手错觉与全身错觉的实验证据,验证了健康个体身体表征分离的事实。基于上述证据,以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为二分维度的模型解释了身体表征的分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神经心理学实验和虚拟现实技术着手,对身体表征的分离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5.
探讨幼儿在准确性线索和共识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特点。实验1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88名4~6岁幼儿,采用对物品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而5~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2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94名4-6岁幼儿,采用对人格特质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5岁幼儿对两类线索没有做出偏向性选择,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3采用被试内设计,探讨5岁幼儿对两个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相关结果。结论: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幼儿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96.
聚焦推理加工初期,研究通过指导语操控主观加工倾向,考察不同指导语条件下内容可信度和形式有效性对演绎推理结果的影响,检验内容和形式两类加工过程的启动加工动态变化性。结果表明,指导语条件显著影响推理初期加工。在无提示指导语和形式判定指导语条件下,推理结果受到了形式有效性和内容可信度的影响;内容判定指导语下只受到了内容可信度的影响。证明主观加工倾向影响了内容和形式的启动加工关系,支持了动态变化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具身内隐情绪和外显情绪之间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采用情绪视频启动范式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同时采用面部表情操纵技术诱导其具身积极情绪或具身消极情绪,然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替代使用任务(AUT)与顿悟字谜测验。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流畅性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而在消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原创性得分与顿悟字谜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灵活性在两种情绪条件下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面部表情和外显情绪的相容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的情绪相容性分别影响着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98.

Several eye-movem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flexibility in the parafoveal processing of character-order inform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In particular, studies show that processing a two-character word in a sentence benefits more from parafoveal preview of a nonword created by transposing rather than replacing its two characters. One issue that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s whether the contextual predictability of the target word influences this processing of character order information. However, such a finding would provide novel evidence for an early influence of context on lexical processing in Chinese reading. Accordingly, we investigated this issue in an eye-movement experiment using the boundary paradigm and sentences containing two-character target words with high or low contextual predictability. Prior to the reader’s gaze crossing an invisible boundary, each target word was shown normally (i.e. a valid preview) or with its two characters either transposed or replaced by unrelated characters to create invalid nonword previews. These invalid previews reverted to the target word once the reader’s gaze crossed the invisible boundary. The results showed larger preview benefits (i.e. a decrease in fixation times) for target words following transposed-character than substituted-character previews, revealing a transposed-character effect similar to that in previous research. In addition, a word predictability effect (shorter fixation times for words with high than low predictability) was observed following both valid and transposed-character previews, but not substituted-character previews. The findings therefore reveal that context can influence an early stage of lexical processing in Chinese reading during which character order is processed flexibly.

  相似文献   
99.
李翚 《法音》2022,(1):31-34
<正>近现代佛教报刊的兴办,被认为是佛教复兴的一大标志。目前为止,出版总数虽难以确定,"但很有特色,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参与面广、内容繁杂、有个性,反映了佛教界各种不同势力和不同组织的要求"[1]。民国的佛教界,可以概括为改革与保守两大阵营,"这一新旧之争持续了整个近代佛教史,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发展态势"[2]。以太虚及其追随者为新派,而冶开、圆瑛等皆为旧派。双方争论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各自主导的报刊展开论战。但是因为报刊本身就是新事物,是革新派愿意接受与喜欢使用的新工具,所以就力量对比而言,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讨面孔认知中内部特征和加工时间对种族判断的影响,采用面孔种族评价任务,选用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内部特征替换部位,刺激呈现时间,以及种族三个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被试来说,面孔种族信息的获取是一个随时间不断累积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鼻和口特征并不能提供有效的亚洲和高加索种族信息,眼部特征和构型信息在加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