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73篇
  15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eaching educational materials to others enhances the teacher's own learning of those to‐be‐taught materials, 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show that the learning‐by‐teaching benefit is possibly a retrieval benefit. Learners (a) solved arithmetic problems (i.e., they neither taught nor retrieved; control group), (b) taught without relying on teaching notes (i.e., they had to retrieve the materials while teaching; teaching group), (c) taught with teaching notes (i.e., they did not retrieve the materials while teaching; teaching without retrieval practice [TnRP] group), or (d) retrieved (i.e., they did not teach but only practised retrieving; retrieval practice group). In a final comprehension test 1 week later, learners in the teaching group, as did those in the retrieval practice group, outperformed learners in the TnRP and control groups. Retrieval practice possibly causes the learning benefits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42.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操控意图信息的明显性,分别考察了两组大学生在对道德情景进行判断时意图信息强弱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中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突显负性意图信息后被试会增加道德谴责;(2)对负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道德谴责程度没有因意图信息明显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结果为中性时,人们主要利用意图的信息做出道德判断,但此时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并不稳定,容易受明显性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43.
In this study, a priming Stroop paradigm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tereotype activation is unintentional. Priming conditions (priming/no‐prim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ing and target (consistent/inconsistent/no‐relat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ccuracy, reaction time and N400 amplitude were used as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reaction time revealed that stereotype activation is, to some extent, unintentional. Furthermore, the event‐related potenial (ERP) results showed that N400 amplitude was larger for inconsistent conditions than for consistent conditions. This result supported the notion that stereotype activation is an unintentional and automatic process.  相似文献   
44.
语意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构成的系统性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裕  杨中芳 《心理学报》1989,22(3):110-114
本研究要旨在探讨问卷中题目的语意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所构成的系统性偏差效应。被试为87名大学生。他们需要评定如果要在某一项专业上有优良的表现,哪些性格特征会比较重要。我们把被试随机地分成三组,然后指示每一组被试分别就三种性质很不同的专业的其中一种评鉴121项性格特征的重要性。跟着我们采用每一性格特征的重要度评分与它的语意好恶值进行了一连串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性格特征形容词的语意好恶度可能会对被试在人物观感研究中的评分构成系统性偏差的。最后笔者针对这研究结果引申出来的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5.
30年来,<医学与哲学>立足于医学哲学之形而上的思想高地,关注医学发展重大问题,铸造医学人文精神;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和精神动力;矢志不移地致力于我国人文社会医学的学科建设,将学术期刊建构成为全国性的人文社会医学高端学术平台.<医学与哲学>形成的特色和业绩,构成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医学与哲学>现象".  相似文献   
46.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47.
48.
徐鸿 《心理学报》1988,21(1):79-86
本文根据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对孔子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和整理。全文分认识心理学思想、情感心理学思想、意志心理学思想和个性心理学思想四大部分。试图较为系统地探究孔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49.

为全面了解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全国48所高等院校的18 32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得出学生对本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自身学习效果和校园医学人文氛围整体状况较为满意。但也存在课程内容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教学平台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需要明确,医学人文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式需要优化,医学人文教育评价需要多元化,医学人文教师队伍需要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平台需要巩固拓展。

  相似文献   
50.
3-6岁幼儿在分类实验中概括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设计不同性质的分类实验,探讨3-6岁幼儿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我们根据年龄将幼儿分为四个组,每组80人,共320人。通过实验获得以下几点。①幼儿在各种不同性质的分类实验中可表现为四级不同的水平,如从根据表面的个别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内部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从一维角度的分类发展到从两维角度来分类等。⑦达到各个水平的年龄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互相交织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低级水平的人数不断减少,高级水平的人数不断增加。所以年龄阶段之间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③对于不同性质的分类材料,各年龄所达到的概括水平也不同,分类材料的难度越大,概括水平越低。④儿童概括水平的高低受教育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