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3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397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沛  李晶 《心理科学》2003,26(6):1020-1024
本研究利用三段论评价任务,分析了已有信念与三段论逻辑状态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三段论推理判断中信念偏差的存在与作用机制,同时从信念偏差角度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发现:1.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判断过程中存在信念偏差效应;2.信念偏差效应以逻辑状态与结论可信性交互作用的方式存在;3当逻辑结果与信念相一致时,信念会促进逻辑反应,反之则妨碍逻辑反应;4.信念偏差效应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单模型三段论问题影响最大,而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多模型三段论问题相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12.
大五和组织公平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361名长三角地区17家国有企业白领员工为样本,本研究探索了大五个性、组织公平知觉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责任感、外向性与进谏行为具有正相关,神经质、开放性与进谏行为呈负相关;组织公平知觉对进谏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外,组织公平知觉对部分个性特征,如神经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缓冲作用,高公平知觉会削弱神经质对进谏行为的负面效应。文章还对研究结果做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313.
采用Eyet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表征和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差异。被试为小学3年级学生.聋生12名.听力正常学生8名。研究结果表明:(1)在解决加减文字题时,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在阅读方式、关注关键信息上有显著差异,很多聋生阅读没规律.漏看文字题的关键信息;(2)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困难与其不能正确表征文字题的文本有关。  相似文献   
314.
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奇  曾琦 《心理科学》1997,20(4):298-302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实验室测验法,从年龄趋势、学习能力、性别差异三方面考察了8~11个月婴儿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婴儿的共同注意力在8~11个月间逐步提高,9个月左右出现显著的发展性变化,但1岁以前,该能力的发展水平都较低;2)就共同注意而言,婴儿具有从练习经验中学习的可能性,且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8个月的婴儿基本不能从练习中受益,而8个月以上的其他三组婴儿在练习后共同注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总体而言,女婴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地高于男婴。  相似文献   
315.
Temporal integration is a process by which two serially presented visual stimuli are mentally integrated to form a composite representatio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e explored how spatial selective attention is used during the delay separating stimuli,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spatial working memory in this task. A two-task situation was created. On the primary task, two dot arrays were serially presented within a grid, leaving one space empty, which subjects identified. On the secondary task, instead of the second array, a discrimination probe was presented. Integration accuracy increased through delays of 1,500 msec, revealing an estimate of the time required to form an optimal memory trace for integration. Once the memory trace was formed (but not before), response time to the probe was faster if it was presented in a location previously occupied by a dot from Array 1. This indicates that during the delay separating the arrays, the subjects assigned spatial attention to the locations occupied by the first array and actively maintained the leading array in working memory.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visual processing and memo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16.
该项研究通过控制五只股票、每只股票有18期价格波动的实验来研究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结果发现,被试并没有表现出Bayesian最优行为,处置效应却很明显;被试之间在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与入市时间上的差异不构成处置效应程度上的差异。但入市资金量在5%的水平上对处置效应程度有显著作用。尽管实验中还发现均值反转信念发生作用的证据,但相对于处置效应而言,解释力度要弱。  相似文献   
317.
小学儿童情绪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桑标  王振 《心理科学》2007,30(3):758-762
本研究采用故事情境法探究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随机抽取60名小学儿童(2、4、6年级各20名),研究他们对五种不同的情绪状态识别、情绪原因认知、情绪外在行为表现认知以及对情绪后继调节方式的认知发展特点。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情绪认知在小学不同年级有明显发展;基本情绪认知最好,其次是积极自我意识情绪认知和冲突情绪认知,对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最差;情绪识别和情绪原因认知明显好于情绪行为认知和情绪调节认知;对情绪表现者的情绪认知明显好于对情绪接受者的情绪认知。  相似文献   
318.
王明生 《现代哲学》2007,4(5):36-41
儒家大同思想在中国二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影响深远。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中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尤其巨大。这种影响渗透在其政治思维中,成为他日后设计中国社会模式的重要文化基因。毛泽东设计的具有儒家大同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中由于严重脱离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319.
王四达 《现代哲学》2007,(2):98-103
明末顾炎武曾把易姓改号称为“亡国”,而把道德沦丧称为“亡天下”;清末严复写《救亡决论》一文,为民族救亡大声疾呼。今天中国虽无“亡国”之忧,却有“亡天下”之虞,“得荃忘鱼”的病象,“渔父哲学”的盛行,厚黑之道的猖獗,使“道德救亡”已成为当前中国最迫切的现实课题,中国不应回避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对待这个问题,只有清理历史传统、改造社会生态才是“道德救亡”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20.
王齐 《哲学动态》2007,1(8):49-52
解读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常会遭遇到一种尴尬:刚刚觉得可以对他的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的时候,一下笔就觉得不尽其然,有时甚至觉得蛮不是那么回事儿。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作品的复调式结构及其所带来的意义的多重性,也许最能说明这种阅读困境的就是对克尔凯郭尔的成名之作E ither/Or的解读。在此我甚至无法下决心为该书的标题寻找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汉语译名,我无法在常见的译名“非此即彼”和“或此或彼”之间做出选择。E ither/Or发表于1843年,它是一部与传统的哲学著作风格迥异的作品,其内容庞杂而费解。克尔凯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